8.4.12

步行者天國:山下的嚎哭

黃昏的富士山下某處,幾把淒厲的尖叫聲劃破長空,在垃圾堆中覓食的烏鴉不明就裡被嚇至飛上天空盤旋亂叫。

慈急綜合病院

曾幾何時山梨縣人都會為這個名字而自豪,因為它有最精密的醫療設備和優秀的醫護人員隊伍為病人治病。但過了一段時間,這所醫院接連發生醫療事故。傳聞是院長和醫護人員失德,為圖利而濫為病人開刀做手術,繼而把鮮活的內臟出售,很多病人因而枉死;院方人士埋沒良心,讓醫院繼續黑暗地運作,直至有一天,整幢醫院內的醫生護士和有關人員突然全被殘殺,屍橫遍野,據說是枉死的病人冤魂作祟報復,事件發生後,醫院被荒廢,成為了謎一樣的幽靈地(心霊スポット)。
富士急遊樂場因慈急病院而聲名大躁
心理折磨


每一次去醫院這個不祥地,總是發生了血光之災,沒有一次是歡笑的進去,快樂的出來,可以的話都會敬而遠之。但自從知道這所怪異廢墟醫院後,心癢難耐地與朋友攀山涉水地走進去撞鬼。貴為世界健力士紀錄最恐怖的鬼屋,從門口的長龍可略知其名氣。時值九月的大暑天,我和朋友走到隊尾,那裡有個衣衫襤褸的醫生維持秩序,他從褲袋掏出一堆數字卡,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那個血紅的5字。“從這裡開始要等5小時才可入內診症”,如是者,世界最恐怖戰慄迷宮除了挑戰人的膽量之外,還需要無比的耐性。各人在那晴朗的一天被曬得頭昏腦脹,大家只覺得疲倦和口渴,再惡的冤靈也變得不足懼。然而越接近出入口,各人就會不期然被某個景像再次喚起沉睡了恐懼感。

醫院有幾個巧妙的設計令每個人未開始遊戲已經嚇破膽:排隊的位置是對著醫院的出口,每當遊人興緻勃勃地和友人誇誇其談時,每隔十至十五分鐘就會被慘叫聲打斷,然後不久就會看到不顧儀態的男女從出口捨命跑出,爬出,那一刻大家都成了淒呼目衝,然後定神回過頭才發現同伴還在裡面,小心翼翼地走回去時,就會撞見六神無主衝出來的友人,這會是情侶分手原因之一吧?我看到一個五人家庭也是沒命的從出口飛奔出來,其中年幼長女因為受驚過度而坐在門口嚎哭了半小時,她人生應該從此多了一個陰影。
民以食為天
進了醫院後,穿上骯髒制服的護士立即把門鎖上,生怕我們這些活口離開。我們十數人坐在大堂的木椅上,屏著呼吸靜聽那個面無血色的護士說明。她就像無敵貓劍客裡面的耳語大盜一樣,陰聲細氣的說話,顯然各人並沒有留心,因為空曠的大堂不時從正上方傳來淒厲的慘叫,接著是亂成一團的逃跑聲。此時護士好像大陸旅行團必到的特產店銷售員般推銷一樣東西,叫惡靈護守,我承認我和朋友都十分淆底,那天又沒有穿紅底,便買了一個傍身。
NDS亦有遊戲以慈急醫院作舞台
過了一會,護士帶我們進入另一個冷氣充足的暗房,收看一段影像,讓大家了解下醫院的歷史和將會遇到什麼,由於內容過於真實,影片播放完畢後護士會問邊個淆底要離開,逃生口就在眼前。大家當然沒有這麼笨,在外面被太陽煎熬了幾個小時,點可以咁快就放棄,這,對得住枉死的病人嗎?由於場景氣氛太真實, 規定要兩人以上前行。

視覺折磨

護士會每隔五至七分鐘左右才安排隊伍入內,確保大家在裡面受嚇期間不會再被其他人類嚇倒。進場後,不分男女都會被突如其來的一樣東西嚇至尖叫,然後遊戲開始。我和兩個朋友硬著頭皮向前走,看到血跡斑斑的實驗室,凌亂的儲物櫃,被 不知那裡來的風吹起的布簾,先前的豪言壯語已經湮銷雲散。三個人互相緊握著手,還拿起那個著了紅燈的惡靈護守,局促的空間,配上昏暗的燈光(是因為政府慳電所致嗎?),我想用點燃一支火柴,用一生一火花,擦亮這窘境。

每間房總有些東西或地方看不清,一是漆黑一片,或者是東西半掩著,而那些莫名奇妙的空置地方是最令人心驚膽跳。在裡面幾乎會被任何聲音嚇倒,不論牆上的吹風口,手術檯上器具發出的金屬聲,還是詭異的機械哭聲,神經變得衰弱的我們其實有大部分時間是被這些幻覺困擾著。我們沒膽停下來休息,因為每一道門和空曠地方都可能是冤靈所在地,極為高危。


醫院分為新翼和舊翼部分,在新翼前行時我們獲分給了一支太陽能電筒,它光芒雖小,但至少帶領了我們走出了部分漆黑的房間,但到達醫院中間部分,就被一個坐著路口的冤靈醫師沒收了電筒,然後繼續餘下的舊翼部分。這個時候又不幸地遇到了某些事情,我和朋友又是沒了命地在狹長的走廊逃跑,樓下大堂的人當然聽到我們的歇斯底里叫聲。舊翼部分除了上落一二樓的樓梯外,大部分都沒有照明,我們要在微弱的燈光下,摸黑地通過病房,儲物室,實驗室,停屍間。我覺得最恐怖是當經過儲物室和病房時,只能從生滿銹跡的儲物櫃旁的一條單人路通行,壓根不知道哪一個是黑心儲物櫃;而那該死的病房則放滿垂下了蚊帳的病床,每行前一步都要潑開那些低級而討厭的白布。


誠然那個惡靈護守減低了很多冤靈殺傷力,每當冤靈看到護守,他們都會被那刺眼的紅光擊退。一般情況他們會從後面狂追不捨,但受到護守干擾後,他們會有大約10秒不能行動,只會原地咆吼,而我們就唯有把握機會裙甩褲甩地速逃。醫院很貼心地準備了很多個逃生口,每當被冤靈纏身後,就會遇到一個中途離場的機會。每次就像在情場久經打滾的女子一樣躊躇,究竟應該跟那個可以給予安全感的綠色逃生口男子私奔離開,還是繼續在這個令自己刻骨銘心的情場打轉,接受那些不要面的冤靈追求?

每個從虎口逃出來的人都會明白“生命誠可貴,友情價更高”這句話,逃難時朋友有沒有拖著一起奔跑,朋友有沒有為你身先是卒,朋友有沒有伸出毛管直豎的手臂讓你緊握著,這些都可以事後慢慢回想。只是每一個受驚的人都希望出來的時候,看到那個戴著黑色鴨咀帽,灰色羽絨,目無表情的家政婦三田預備了一份漢堡包餐等著安慰。
比家政婦三田更受歡迎的家政婦吉澤
富士急(FujiQ)遊樂場還有些機動遊戲都奪得了健力士紀錄:包括去年才開幕的121度高飛車(落下角度最斜紀錄),約2公里長的Fujiyama為世界最高(高度為79米)的過山車,世界回轉次數最高的過山車“ええじゃないか”(咁咪幾好!)。 但時間太短,無法一一試坐,唯有下次再會。

ええじゃないか  反轉再反轉廣告
<對白>
女:老公。
男:乜事?
女:已經冇晒錢啦。
男:吓?
全家:吓?
男:吓?咁咪幾好!
全家大笑
男:好你個頭!


山上的嚎哭

024-80412SU

2.4.12

步行者天國:山上的嚎哭

我站在52樓的窗邊向天空打量,尋找那個快要沉沒的白光;白光肆無忌憚地在遼闊的平原上空炫耀,然而它不知道平原盡頭有一座小丘,正慢慢吞噬著它...好了,我只不過是站在六本木Hills觀景台看著一個平常不過的日落而矣。

回想起,真的不夠運,那時我只剩半條人命的殘存在富士山頂,企圖君臨天下,但那日烏雲密佈,把富士山腰以上地方都塞得滿滿,殘忍地把應該看到的景色擠走。我嘔心瀝血地爬至山頂,看到的只是一片灰濛和迷茫;比之悠然自得地乘著電梯,身傍當然還有位可人兒作伴,然後雙雙倚著欄杆,萬家燈火立體地呈現眼前;那一刻又激動又氣餒,我沒想到有一天會突然冒起登富士山的念頭,畢竟徒步至三千多米高鳥不生蛋的地方不是開玩笑的事,然後由於前一夜緊張過頭而致失眠,結果在沒足夠休息下便匆匆從晚上八時開始上山。

不上不落無覓處

旅遊巴士施施然的把我送至五合目山腰平台,往上至第九合目就要靠我的親密戰友一步一步送我上去。 我隨便的吃過飯團和三文治,喝了點寶礦力,就憑這份不像樣的晚餐和無比的意志力,就學著林子祥昂然踏著前路去,追趕理想旅途。不過由於毫無經驗和準備不足下,一開始已經被旅遊小店殺到一頸血,平時行香港那些乜徑密徑,都可以不靠拐仗而走,但我預料到自己兩三個鐘後會只剩一個行屍走肉的軀殼,不得不買那支坐地起價的槓桿;同時山路沒有照明,天上的星又瑟縮在幾億光年外事不關己地遠觀著,我就像電腦遊戲主角在一個未開發的黑暗空間走動,結果又含淚買下名貴電筒。

第一個小時過得很快,沿途的人還有說有笑,氣氛十分輕鬆,令我誤以為自己在灣仔峽。可能是走平地的原因,轉眼就到了六合目;稍作休息後,便趁還有些許鬥志繼續上路,“其實又不是這麼難行的”我心想,從背囊掏出了那塊Lotte黑朱古力,折斷了第一排咀嚼,朱古力的推廣隊伍從來都把它定位為情人節朱古力,由長澤正美武井咲等當紅女星把一盤朱古力漿搞呀搞,然後帶著甜到漏笑容地造出一個個心型朱古力,誰料到最後的消費者原來是個疲倦不堪賴以充饑的登山漢。

                                                   Lotte朱古力情人節廣告

那時抬頭一望,山頂處有一串流星蠕動,我趕緊許願,貪心地祈求著,再開眼的時候,那串流星仍在,原來是流的,只是前面登山隊的燈,我承認,體力敵不過時間,眼神錯亂,連笑點也越來越低。在七合目遇到了幾班差足電預備上山的登山團,他們每團有約廿至卅人,為安全起見,他們鼓足幹勁做熱身運動,張牙舞爪,又細心聆聽領隊分享經驗,最後逐一點名,整個過程由開始跟他們擦身而過,至最後各人在我視線範圍慢慢縮小成一粒光點仍未完結。


整條登山路有唯一一次反悔機會,在往七合目前,會遇到一枝分別指向天堂和人間的路牌,如果那時鐵下心腸往下走,你說多好呢,我垂頭喪氣地咕嚕著。錯過了那個三岔口,就像當年中學選了文科以後,再不可能入實驗室㩒緊急掣一樣。前面的路唯有硬著頭皮,餓著肚皮,磨著腳皮地捱下去。這時我極需要紅牛賜我一對翼,把我從那個不毛之地帶到頂上。

由八點出發,途中小休過兩三次,苦行至兩點多,沿路的路標標示著只剩下三百米,不遠的高處有一層煙霧,有一位面目和藹的老伯在向著我揮手,“快到了!”我迷糊的聽到他的呼喚,不屬於我的雙腳漫無目的地向前走,在我眼中每一塊大石都是一張舒服無比的床褥。到最後看看手錶,兩點四十二分,眼前的路變得平坦,不再崎嶇,沉默肅殺的氣氛開始熱鬧起來,我也鬆一口氣,心想這個行程終於告一段落了。

奪命下台階

那天正值盛夏,市區有約三十多度,當到達旅遊巴到達五合目時,甫出巴士便已感受到涼風陣陣,由於只準備了一套尋常遠足的服裝,亦低估了山上的低溫,結果到達山頂靜待下來的時候,慢慢被那些比流言蜚語同等程度可怕的寒風一下一下的折磨,無情地刺入骨髓,插入心臟。其他有經驗人士則用錫紙裹身,捲縮在長椅上避寒,有些更帶備生火工具,圍著火爐保暖續命。山頂上唯一的自動售賣機此時受到眾生膜拜,信眾只需誠心放入數個香油錢,然後輕輕一觸,衪,就會賜予一罐暖入心的飲料,信眾一個接一個接受恩賜,秩序井然。


天由黑轉藍,由藍轉灰,清晰的視野讓各人知道了一個悲慘真相:大家仆心仆命的走到此無一是為了看到神光初現的一幕,誰料那天頂上被濃霧濃罩著,這事實跟香港人知道自己的未來五年命運只掌握於千二人手中一樣咁絕望。大家唯有失望地胡亂找些景點拍照,或者躲入小店繼續吃那碗敷衍遊客的拉麵。本想繼續走至火山口才罷休,但礙於體力和天氣便打道回府。

尖峰時刻
 易上難下是我對這個旅程的概括,下山的路上散滿了火山灰碎石,要緩步走在一個急斜坡上原來是多麼困難。我想除了那些帶隊登山的領隊外,幾乎每個人都會被碎石跣倒。行至山腰,沒想到山路的外面就是壯麗雲海,隱約傳來一些靈異鬼故。不久回到雲層下面,是另一番景像。我終於看到期待已久的日出,那點陽光像鑽石般矜貴地在雲霧中閃耀著。  晴朗的天氣也擴闊了眼界,河口湖和周圍的森林好像一塊地殼模型出現在眼前。下山的路是無盡的Z字路,每當探出頭俯視山下的豆大般的人群時,就覺得十分沮喪。
整裝待發!
結果十三個小時後,我回到了巴士站。那裡有很多人聯群結隊在做熱身運動,興致勃勃地討論登山裝備,有些一家四口浩浩蕩蕩的出發,似去獅子山郊野公園的感覺,開始的時候我也是同樣的心情。事後想起,最理想的登山時間是早上,好運的話可以在下午到達頂峰,小休後下山,就可以在下山路途享受那個無敵黃昏。這個艱辛體驗不會減低我行山的興趣,不過只會去東京那座小小的高尾山。

                                            上高尾山話唔定會遇見上野樹里

*** *** *** *** ***

我的家是一座木造建築,間中我也聽到樓上來的聲音。


>山下的嚎哭

023-40412W

23.3.12

陳腔濫調:兩間學校

自畫像

1917年(大正6年),廣島縣安藝高田市立吉田小學六年級的老師給畢業班學生一個小課題,畫一幅自畫像,然後旁邊寫下將來的夢想。男學生們都把穿著校服的自己畫得威風凜凜,女學生則在畫中展現自己著上和服可愛的一面。老師收集整理後,便用畫架鑲起放在走廊當眼處,學生們都很雀躍地對著自畫像指手劃腳,校長看在眼中,便決定往後都繼續這個活動。

在走廊一步一步走,從自畫像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風氣:經濟繁榮期(如上段所說,藍白色為主:威風的校服男生和可愛的和服女生),戰爭時期(素色為主:嚴肅的軍服男生和目光無神的水手服女生),戰後重建時期,高度發展期(彩色:帶微笑的便服男女生)。其中一位現在就讀該小學的六年班生向電視節目“珍百景”(類似香港無線的千奇百趣)投稿,一方面是因其學校至今接近百年收藏逾6500個畢業同學的自畫像而令人覺得珍奇,另一方面原來那個小學生的爸爸,祖父,以至曾祖父都曾在該校讀書,走廊當然有展示了他們當年的自畫像。

那條走廊就像一條時光隧道,看到了自己的父輩少年時留下的痕跡,他們也和自己一樣曾在同一位置叫囂過,流連過,生活過,站過同一位置向著全班介紹自己的圖畫和理想。難得的是學校並未因社會發展而變遷,而投稿的那位小學生四代人都生於斯,長於斯,這可能是日本人獨特的故鄉情懷有關。

那位小學生因投稿嬴了10萬日元

畢業禮


提起北陸地方的金澤市,會想起什麼呢? 從字面猜測,應該做一些與金有些關係,的確這個位處日本海邊的城市以製作金箔(日本占有率98﹪)銀箔(日本占有率100﹪)而聞名,其他的還有美術館(金澤21世紀美術館:著名的泳池底展覽室),日本庭園(兼六園)等。除此以外其實還有一樣出名的活動,就是金澤美術工藝大學(下稱美工大學)的cosplay畢業禮。每年的三月上旬都是日本學校的畢業季節,美工大學如其他學校一樣舉行一年一度的畢業禮,學生一本正經對著校長致謝辭,依?成個夏威爾Look,再望真些,後面觀眾席的畢業生都千奇百怪,有學生在頭頂放了棵天空樹,有個就半邊面被忌廉塗面,喻意就職冰河期,有化緣和尚,亦有外星人。如果當年我大學畢業都讓所有設計系學生作破格打扮,騎呢古怪地上台被校長扑頭,你話幾正呢。


*** *** *** *** ***

近期我被Lipton首廣告歌洗了腦,走路時無端白事會不自覺哼了出來。

 



022-230312F

1.3.12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II ﹣似在南北極


有一天在下北澤進了一間懷舊玩具店,老闆搭訕,知道我是從香港來的,不知為何話題扯到了日本人的未來,他覺得日本話結構太簡單,對於學外語是一個障礙,而且又覺得日本人在很多方面都很專注的做研究,為的是爭取成為日本第一,世界第一,是由於日本人係一個很宅的民族,只要拋下一個難題或者東西給他們,日本人會蹲在家裡抓破頭地研究,細想下那些超昂貴極高級的蔬果肉類,電子科技,大多是他們窮一生精益求精,進行一些在常人眼中過了火的鑽研才得出的成果。老闆也承認自己是個宅男,因為自己對懷舊玩具的熱衷,廿多年前便到亞洲各地收集玩具,最後更在下北澤開了間玩具店添。

話說回來,這段引旨其實是用來說他們用不會只用冰雪做了個雪雕祭就滿足,既然雪祭已成為札幌冬季的象徵,其他城市唯有發揮職人精神(在玩具店老闆眼中的宅人精神),在一片絕望的白色上面下功夫。


夏天的北海道,我覺得最北可以到美瑛的花田就可以止步,除非是時間非常充裕,或者曾經定下一個遊遍北海道的目標,否則寧願省下一點坐車時間留在大城市吃吃海鮮,浸浸溫泉,買買手信拍拍照更化算。然而踏入冬季,中部的美瑛,富良野地區這些出名的旅遊區受制於風雪未能如仲夏般熱情歡迎遊客,反之北部的紋別,網走地區,東北部的北見,中南部帶廣地區此時正好填補這個旅遊空檔期。

夏天的富良野 Furano
富良野
美瑛 Biei
破冰在紋別 

沒有火車連接的紋別市,如果不是朋友介紹,也不知道那裡有什麼好做。本來參加了一個本地的旅行團(從札幌出發,行程包括旭山動物園和到紋別坐破冰船看流冰),但因暴風雪而封了公路,結果取消了紋別的行程。我們不甘心,於是便自己駕車走一趟。沿途駕駛時明白了為何有些地方有人聚居,有些則渺無人煙,我們通常在一些城市間的國道遇上極恐怖的暴風雪,但越接近市鎮天氣就較穩定。晚上的國道只有我們一輛車孤單地走過,間中遇到從兩旁樹林跑出來的狐狸仔,本能地我和牠都被對方嚇呆,或許牠知道鬥不過這隻雙眼會發光的怪獸而知難而退。

到達紋別的鄂霍次克碼頭(オホーツク Oho-tsuku) ,想不到在這裡會有那麼多慕名而來和我們一樣千里迢迢藉著看破冰去增進友誼。我們登上一艘跟電視劇南極大陸完全不像的破冰船,雖然碼頭沒有大批人送行,也沒有一個大胸綾瀨遙在遠方的東京默默地等待著,但這一刻我跟木村拓哉一樣那麼興奮和充滿期待。每年11月開始冷空氣就會把極東的俄羅斯庫頁島海面慢慢凝結成冰,然後隨水流南下,至2月上旬就會飄至北海道北部海岸,連綿二千公里,如果從高空俯視,就像一匹沒盡頭的白絹在飄。要視乎天氣和運氣,通常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海上流冰為最厚,那時人們應該可以從北海道陸上出發至庫頁島,今次流冰雖然薄了一點,但我們這艘就像在玻璃上移動,船兩側盡是大小不一的玻璃碎塊。

吻別在紋別

這不是宗谷號


幻彩映照層雲峽

 一向以來都認為零下十度跟零度應該不大差別,反正都是很寒冷,但自從到了旭川東面的層雲峽,我更正了這個睇法。零度刮風雪的時候我可以大模私樣的架起腳架,找好角度,甚至脫了手套按iphone上網;而零下十度刮風雪時我凍得眼耳口鼻也顧不上,有次因車被厚雪弄至動彈不得,推車時忘了帶手套,短短的一分鐘我已經覺得有四隻手指不屬於我了。層雲峽春夏秋天時可看到大大小小的瀑布,而冬季則有一個冰瀑祭。顧名思義,結了冰的瀑布,實際上應該叫鐘乳石冰柱更適合。不知道是人為還是天然,那裡有四至五座岩洞可讓遊客來往穿梭,而每個岩洞裡有數量極多的冰柱層,如果相機還能使用的話,絕對要紀錄下這個蔚為奇觀的層次感。那裡還有一個冰封了神社(冰瀑神社),在這裡許願應該很靈驗嘛,畢竟各人都捨了命地到了這個極地禱告。

穿越無窮無盡的冰川隧道


然別湖上的奇想


在惡劣的環境,人類會找到辦法克服。帶廣市附近的然別湖也不例外,平時靠湖吃湖,天暖的時候可以讓遊客釣釣魚吃湖鮮,坐小艇看看山水,但一到冬天上天就似乎未及眷顧這一帶,狠心地把整個湖冰封了,眼看其他城市的冰祭,雪祭,冰雪活動辦得有聲有色,而眼前的湖卻是一片白色,即使這裡有間溫泉酒店名叫 然別湖畔風水酒店,也改不了遊客減少的現實。最後,他們運用智慧,利用湖水凝結成的蔚藍色冰磚砌出了冰酒吧,冰教堂,冰風呂和數座拱形冰屋。

湖面上的冰屋

酒吧牆上的裝飾
冰酒吧有兩層,人們可以拿著冰杯跟友人坐在冰椅上談天,不過基於安全考慮,沒有熱飲供應。喝了點酒想聽一兩支曲,便可移玉步至旁邊冰演奏廳,晚上這裡應該很有氣氛,又或者到冰影片室看這間冰屋的製作過程。很難說早上還是晚上的冰酒吧吸引,早上由於有陽光照射,光線穿透冰磚,在淺藍的世界裡附了這點神之光,仿彿置身於天國般;然晚上的照明系統又把冰酒吧打扮成另一個美麗景象。我們都在這裡讚不絕口,札幌雪祭的冰吸煙區立時相形見拙。在酒吧不遠處有座冰露天溫泉,意念不錯,不過未見有人使用。最遠處有一座冰教堂,剎那間覺得在這裡結婚真的很型,除了有一夥十字星作為見證之外,新人甫出教堂,就要面對暴風的考驗。由於教堂的位處空曠,又遠離其他建築群,站在那裡會被吹得樂極忘形,任何假面具都會被寒風戳破。

冰吧
湖上漫步
冬天的北海道比想像中豐富,而且驚喜不斷,日本書局有很多旅遊雜誌(如 rurubu るるぶ)會因應天氣而推出特別篇,如北海道冬季篇,北海道溫泉篇,北海道家庭篇等,圖文並茂,我們也是受書中豐富插圖吸引而誤打誤撞地進入了那些奇幻冰世界。凜冽刺骨的暴風雪並未把雪國人的創意湮沒,反而激發了他們,重新塑造出一個令人眼界大開,留下深刻體會的雪國印象。



札幌至旭川:約153公里/約2小時(高速公路)/3250円
旭川至紋別:約136公里/約3小時40分鐘
旭川至層雲峽:約70公里/約1小時40分鐘
帶廣至然別湖:約60公里/約1小時50分鐘

紋別破冰船ガリンコ号 Garinko)
http://www.o-tower.co.jp/garinko/
http://www.o-tower.co.jp/garinko/pamphlet/chinese.pdf

層雲峽冰瀑布節
http://www.sounkyo.net/

然別湖冰雪世界
http://www.nature-center.jp/index.html


看完冰川,返回市中心>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札幌歡樂街

或者到最北動物園看企鵝散步>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I - 萬人迷旭川


021-180212SA

21.2.12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I - 萬人迷旭川


在北海道除了賞花草看冰雪外,還有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ー旭川市旭山動物園。這次冒著暴風雪長途跋涉去這個日本最北的動物園,為的是睇他們的冬季限定招牌活動:企鵝王出巡。

話說這個動物園係誕生於60年代高度經濟成長期,當時動物園作為一個大城市獨有的象徵,旭川市希望像札幌市(円山動物園)一樣有自己的動物園。旭山動物園開幕的頭廿年入場人次維持於40萬人,高峰期在1983年的約59萬人次,但之後參觀遊客逐年減少,至1996年更跌至只有約26萬人次。很多時窮圖末路反而會帶來一個新的轉機,動物園面臨關閉,一眾員工不甘就此讓這個動物園成為歷史,便在動物展示方面下功夫。他們想到“自分達が毎日飼育している動物達の毎日の行動や表情はこんなにもおもしろいのに、何故入園者には、おもしろくないと感じるんだろう”(我地飼養的動物明明表情和動作都咁得意,點解入場者沒有同感呢?),“自分達が普段見ている動物達のスゴイところ、おもしろいところを如何に入園者に見せるか”(我地點樣讓遊客同樣感受到我地平時看到動物得意之處呢?)於是針對這個問題,動物園想出以“行動展示”把動物和遊客的距離拉近,於是由1997年起落成的動物展館都會設計到可以令遊客超近距離看動物。

散步企鵝王

慢條斯理的企鵝
無疑令旭山動物園打響名堂的就是這個在冬天才推出的企鵝群散步活動。在澳洲南部有一處看企鵝的活動,是讓遊客在黃昏坐在觀景台拿著望遠鏡看野生企鵝覓食,由於距離過遠,加上天色昏暗,如果不是聽了工作人員的指示,未必找到豆大般的企鵝;橫濱八景島水族館在室內設置了巨型的水缸,一些企鵝會站在假石上冥想,另一部分則會在水中瀟洒暢泳,在這裡雖然已經可以滿足一眾企鵝愛好者的觀賞慾,遺憾是遊客仍未能衝破那一道厚厚的透明隔膜;然而旭山動物園填補以上兩處的不足之處,在園中劃出一道長四五百米的步行路,在冬季開園期間每日上下午(11時及下午2時30分)各一次放企鵝們出來散步。企鵝們似乎已有足夠的閱歷,在龐然巨大的生物包圍下依然悠然自若地走,不慌不忙地接受普世人類的歡呼。牠們會有時一字橫排,有秩序地走路,有時也會抵受不住鏡頭的誘惑而亂了陣腳。看到肥胖臃腫的企鵝王璊珊而行,遊客無一都會心微笑,如熊貓一樣,是否所有黑白色的動物都有著一股神秘的治癒心靈的魅力?

自游神海豹

雪上滑行老手
一般動物園通常設計成遊客站著看玻璃後的海豹,而旭山動物園在遊客參觀範圍加建了水槽,水槽與海豹棲息的地方相通,一些貪玩的海豹會因此周游於水槽和棲息地,遊客亦因此可近距離觀賞四肢已嚴重退化,在陸上爬行極為吃力但水中靈活過人的海豹。返回地面看海豹,會看到幾隻海豹躺在冰上懶洋洋的曬太陽,間中看到牠們使盡九牛二虎之力濡動到另一個不遠處;有時牠們又會側著頭用一雙水旺旺無辜的眼晴望著你,似乎哀求著餵牠們吃魚一樣;而一些好動的海豹就喜歡跟遊客捉迷藏,在水面露出半個頭偷看,然後眨眼間又躲開了。


自轉熊與狼



在動物園的北極熊總有一個共通處,就是牠們喜歡在某個位置踱步轉圈,或許是精力過剩,原因不明。旭山動物園有見及此便在玻璃上塗上蜜糖,一來北極熊每次轉圈後,便用舌尖舔下玻璃,補充一下能量之餘亦可過下口癮,另方面可以讓遊客捕捉到北極熊怒氣沖沖衝過來的姿態;旭山動物園另一個驚喜是可近距離看到土狼,遊客可在伸手可及的鐵籠外看土狼百無了癩地在籠內兜圈,有時牠們會與遊客對視,如果嫌這個觀賞角度太普通,可以經過秘道去到土狼棲息地的中央,隔著玻璃箱仰視土狼,土狼們對這個設計應該最抱怨,眼前的獵物只能看卻吃不到,怪不得牠們會時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似在商量什麼大計,雀躍時又按奈不住地仰天長嘯一番。

經常聯群結黨的聚在一起

不能懶惰的蛇

通常動物園的爬蟲類展館都予人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展館內的動物一是不知道牠們躲在哪裡去,二是牠們動也不動,結果遊客們都是抱著歎冷氣/暖氣的心態攝時間入場。旭山動物園有見及此,改變了爬蟲類展館固有一潭死水的展示方法:為了激發懶蛇郁動,便把蛇的食物(青蛙仔)分開放到另一個玻璃箱,肚餓的蛇們便不得不從寢室橫跨隧道爬到對面的青蛙玻璃箱。隧道就是架在遊客通道的頭頂,幸運的話遊客們可以從隧道看到蛇覓食或蛻皮的過程,雖然青蛙十分無辜地成了蛇中物,但動物園解釋這是大自然的定律亦無可厚非的,想避免看到這個殘忍的場面,可以選擇冬天來參觀。

在東京上野動物園有一個不好的印象,就是種類雖多,但場地太細,遊客被迫在一個臭氣薰天的密室看犀牛和長頸鹿等珍禽異獸,而且還要隔著幾層玻璃和鐵閘,莫說拍照,連肉眼也看不清牠們。旭山動物園的展示手法讓遊客用一個嶄新角度去觀賞動物,同時亦令其一躍成為日本入場人數第二位的動物園,(第一:東京上野動物園/第三:名古屋東山動植物園)而旭山動物園鹹魚翻生的故事更成為漫畫(旭山動物園物語),電視劇(奇蹟的動物園~旭山動物園物語)和電影(旭山動物園物語:企鵝在天空飛翔)的題材。



入場費用:800円
夏期開園:4月下旬-11月上旬/9:30-17:30
冬期開園:11月中旬-4月上旬/10:30-15:30
企鵝散步:只在冬季期間(12月中旬-3月下旬)

札幌往來旭山動物園:
JR:5900円- (札幌至旭川站往復:單程80分鐘)連旭川站至動物園接駁巴士往復券和動物園入場券
高速巴士:約4700円 ﹣(單程約3小時)動物園入場券
私家車:高速公路費3250円 ﹣(單程約153公里 - 約2小時30分鐘)


看完動物,返回道央>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札幌歡樂街

繼續去更冷的地方看冰川>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II ﹣似在南北極


020-170212F

18.2.12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 - 札幌歡樂街


我對冬天的北海道印象除了是漫天遍地是冰雪,就是穿了厚羽絨被迫在暴風雪下坐滑兜的娥羅納英小朋友;反之一向都覺得夏天的北海道比較有魅力,可能是因為夏天各地的花場都盛開著色彩斑爛的花卉,任何人隨便拿起攝影器材都可拍到美麗的相片,還有一望無際的牧場和森林,對於整天被高樓大廈包圍著的城市人來說,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就算是翻爛字典都找不到適當的詞語去形容。今次到了天寒地凍北海道走一回,本來沒有太大期望,畢竟認為冰雪玩不出什麼花樣,卻沒想到各個城市能將冰雪化腐朽為神奇,造出獨特而令人歎為觀止的作品。

去北海道最方便和經濟的方法就是夥拍一個有駕駛執照的朋友,因為北海道地太廣,人口分佈疏落,除了札幌,旭川和函館三大城市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外,進出其他市鎮都只能靠一天數班的火車或巴士,而且坐火車的費用極為昂貴,如從中部的札幌到南部的函館約320公里,坐特快火車三個半小時要8790円(約879港元),駕車的話租金一天約為6000円(以最便宜的Mazda租車公司計算,包雪軚及導航),不過冬天駕車要加倍提神,因為城市與城市間的路段的天氣和路面環境會想像以外的惡劣。

札幌歡樂街

說實話,北海道最大城市札幌的賣點是什麼呢,我覺得並不是那些旅遊書推介的遊客景點如:狸小路購物街(長度約大阪心齋橋的五分之一),白之戀人公園,札幌啤酒公園,札幌電視塔等,而是在薄野站(すすきの susukino)附近一帶的紅燈區,在日本大城市之中少見的能夠咁肆無忌憚地懸掛和張貼風月場所的廣告招牌,連東京的歌舞伎町都比下去;本來想找一間餐廳吃飯,不過走進眼睛的盡是“俱樂部/天國/貴婦人/慾湯/女子學院”等字眼,幾乎每一幢大廈都有經營成人俱樂部或者色情按摩,而且在各個路口都會有人在散發“體驗女友式的按摩”的傳單,到晚上薄野區的路邊天清一色只有待客的士,與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互相輝映,成為這塊北方大地最熱情最溫暖的地方。(日本三大紅燈區:札幌市薄野,東京都新宿區歌舞伎町和福岡市中洲),順帶一提,同其他城市一樣,這裡的女生在嚴寒天氣下仍然穿迷你裙,高踭鞋在冰地上走路,那份愛美的堅持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北海道的不夜天:札幌市薄野
對於去札幌遊覽的一家大小來說薄野無疑會帶來一點尷尬,由於出名的拉麵橫丁和狸小路都在薄野區,純真的孩子不免會好奇問道什麼是學生俱樂部,可幸的是這區在日落前都是水靜鵝飛,“這是個學生們溫習的地方啊!”父母可以這樣回答蒙混過關。

札幌另一個地標就是大通公園(札幌電視塔)。從前的地理堂學到,在市中心闢出一個公園出來,原因離不開是讓樹木吸收廢氣製造氧氣,就是讓市民在石屎森林間都可享受郊外感覺云云,但在日本這個國家,九成九的設計都係用來防災,那條長1.5公里橫跨12條街的大通公園,最初設計就是用來防止火災蔓延的防火線。時至今日札幌市每年冬天都為這個公園裝飾一番,舉行全國聞名的冰雕雪祭,讓市民仍記得這個默默耕耘守護札幌市的公園。

主題:雪的水族館
我第一次來札幌看雪祭,雖然看過電視上播放的介紹片段,但親眼看後仍覺得十分震憾。尤其是每個會場(共10會場)的巨型主題雪雕,大部分有三至四層樓高;早幾天札幌還是白茫茫下著雪,日間幾乎看不到雪雕,幸運地到達的那一天陽光普照,不用等到晚上亮燈都可清楚看到壯觀的雪雕。我最喜歡其中一個以水族館為題的雪雕,站在雕塑前仿彿就像戴了3D眼鏡,海豚海豹海龜和大量魚群爭相恐後衝出來打招呼一樣。另外今年的雪祭找了海賊王來吸引遊客,在最末端的會場會看到路飛和東尼東尼索柏拱手作揖,猶如和入場者拜年。

國際雪雕比賽(左起)第一至第三名(左:香港/中:瑞典/右:俄羅斯)
會場周圍還有很多由市民製作的小型雪雕,雪雕旁邊有個紙牌寫了製作者的介紹,其中有一個係貌似石景山的大耳貓雪雕,紙牌上寫著“上年造了一個不太似樣的瑪利奧,今年要捲土重來造一隻似樣的叮噹”,但似乎他們下年還要再努力;大部分雪雕都經不起正午的陽光熱情考驗而毀溶,因此晚上會見到雪雕製作者為他們的作品補妝。除了市民作品外,會場還闢出一角用來放置世界各地的雪雕參賽作品,令人鼓舞的是香港代表以龍為題的作品為第一名,其他如瑞典和俄羅斯的作品雖然結構簡單,但也是一件漂亮的藝術品;此外會場有一個用冰磚堆成的吸煙區,吸煙雖然會導致陽痿,不舉,性無能和肺癌,但在這個淡藍色的冰造吸煙區吞雲吐霧,這個折壽減自信的風險值得一冒。
寒天呼吸區
遊札幌最笨實的地方是那張電子貨幣卡,JR北海道的Kitaca跟札幌交通局(札幌市內地鐵巴士)的Supica直至2013年都不能互用的,但JR東日本的Suica係可以在JR北海道車站使用的,朋友拿著Kitaca嘗試穿過地鐵閘機,結果被職員譏笑“這裡不能用Suica啊!”;在設計角度上會建議買Kitaca,因為它承襲了Suica以綠黑白三色為主調,有一隻貌似Suica企鵝的Kitaca飛天鼠為吉祥物;論實用性則是Supica較高,而且可以出一張印有自己姓名(只有片假名)的私人卡。

日本的電子貨幣卡的名稱總會有意無意隱藏了 IC 這兩個英文字

看過雪祭,再去看可愛動物>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I - 萬人迷旭川

或者去更冷的地方看冰川>
步行者天國:雪國維新 III ﹣似在南北極


019-160212TH

14.1.12

步行者天國:想像力與數百円

自從TSUTAYA(蔦屋書店:定位有點與葉壹堂和HMV接近,藝術設計類書籍頗豐富,而個別小型分店則主力租售影碟)在代官山開了新書店,有空都會去那裡消磨時間。

新書店佔地甚廣(於市區來說),由三幢兩層建築造成:東座和西座的上層全以租售電影電視音樂影碟為主,韓流在日本太強勁的緣故,裡面的外國電視劇九成都是韓劇,而中國,台灣,外國劇是少數民族;中座的上層則是一間餐廳,蔦屋書店有一個特點,就是書店餐廳會定期有音樂演奏(六本木的分店裡Starbucks如是),他們可能是兩三個喜好音樂的年青人表演自己創作的作品;至於下層就是以售賣書刊,東座以人文歷史,文學,雜誌為主;中座是藝術設計建築和汽車,可能大老闆對車情有獨鐘,特意闢出一半位置來收藏和販賣來自世界各地(尤其是德國和意大利)的汽車書和模型,當中有些更是只供翻閱不予售賣,誇張的是中座外面放了一部展覽用的私家車(牌子不詳);西座的一半是旅遊和飲食書為主,另一半則是Starbucks,顧客可從Starbucks買珈琲拿著全店周圍遊覽,因此四處都有香濃的珈琲餘香。

蔦屋書店的日與夜

新書店有個貼心的設計是設置了很多坐位和梳化,顧客可以愜意地坐著喝珈琲,然後細咬一口甜餅,一個人或夥同知己悠閒地閱讀書店的書籍。這天我看了一本記錄了500條最好的日本廣告文案的書,當中我對於排第二位的文案有特別的體會:“想像力と數百円”(想像力與數百円)來自一間出版社的廣告,意思是只需用單單數百円(袖珍文庫書籍一般為一百港元以下一本)就能啟發閣下無限想像力,創作意念是那位Copywriter小學時某次作文課,老師要他們自己定題目,但題目是關於兩樣極端的東西,好像火車與蝸牛,因而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為出版社定文案時就想起這件事。日本文庫的種類和影響力十分廣泛,散文,評論,小說,學術,資訊等,很多日本電視劇或電影就是以文庫為藍本改篇,而大多數人坐火車都有看袖珍書的習慣,加上二手書十分普及(歸功於二手書店BOOK OFF的銷售策略),數百円已經足夠買到五六本既可調劑生活,又可令啟發自己的書,這個想像力當然並不能與從八卦雜誌看到一段描述藝人私生活,然後天花龍鳳地想像一餐的‘想像力’相提並論。

看過那位Copywriter的介紹,我的腦海又不自覺的浮現了兩篇文章主題:何紫--褪色的友誼,李廣田--悲哀的玩具。褪色的友誼在前文介紹過;我們一聽到玩具這兩個字馬上聯想到的一種令人快樂的東西,帶來正面的感覺,不過李廣田的玩具(小鳥)本身已經不幸,也令李廣田被人責罵,然而最悲哀的是這篇初中課文並不是考試範圍而略過左,和朋友談起大家都對這課書沒有印象。

踩單車回家路途上,想像力與數百円這句說話仍在腦海圍繞著,我想起小學時午膳是一段沒有老師在場的時間,同學們可以在享受完那份難以入口的午餐後看電視,做功課或者和同學噴口水。記得當年小學時被學校強迫買了一本朗文英漢字典,裡面有些精美彩色插圖,開始懂性的大家對於其中一頁十分好奇,那頁是介紹男女身體構造,分別是一個肌肉男和身材豐滿的貌少女,掃興的是兩人被穿上了一條三角紅色內褲,男女同學因此對於那紅色背後藏著什麼而引發無窮想像力,而在那自由的午膳時間“討論”。

除了想像力與數百円之外,還有一些在日本幾有名的文案:

男は黙ってサッポロビール(令男人沉默的是札幌啤酒 - 札幌啤酒)這句可以適用於近日民怨沸騰的廣東道名店事件,當走近該名店門口預備拍照時,而黑人保安衝埋黎恐嚇阻止,可以立即從背囊掏出一罐札幌啤酒(約15元一罐)命他收聲;

女性の美しさ都市の一部分です(女士的美麗是都市構成的一部分 - 資生堂);

美しい人はより美しく、そうではない方はそれなりに、うつります(美人拍出來更美,其他的拍出來也很美 - Fujifilm);

人類は、男と女とウォークマン(人類分為男,女和walkman - Sony);

好きだから、あげる(就是因為喜歡,所以送俾你 - 百貨公司)。

忽然有點肚餓,想找東西吃,看見遠處有一間油站便發力踩過去,突然醒起我並不是開私家車,我更不是一部車,唯有繼續搵野食。
 

*** *** *** 祝新年快樂 *** *** ***


018-140112SA

23.12.11

陳腔濫調:金屋藏嬌

朋友聚會,最喜歡到火鍋店一起圍著鍋洗筷子,自己動手煮和等待食物變熟的期待心情,在其他料理係無法體會到。

幾年前同朋友係日本食ShabuShabu,由於第一次在日本食火鍋的關係,對他們的規矩一窺不通。表面上和香港的火鍋店沒有大分別,都是自助形式,唯獨他們沒有湯底選擇,只可揀豬牛雞配清湯。桌上其實一直放著一鍋水,那時都不太為意,直至店員按掣加熱,才發現水底有一塊黑色的東西,於是好奇地用筷子夾起來看,原來是塊昆布,當時沒有將佢放回沸水裡,而是放在桌上任由它枯旱而死。店員喜孜孜地捧著幾盤血淋淋的肉過來,她瞥眼看到一攤黑色在桌上掙扎,臉色突然變得死灰,收起了笑容放低托盤,默默地撿走那塊了無氣息的黑色,和換走了那鍋無病呻吟的滾水。那刻才明白ShabuShabu的滾水和昆布係唇亡齒寒的關係,昆布死滾水也不能獨生。自此以後,在日本點吃ShabuShabu時,看到滾水底有塊貌似碗布的東西也不敢再多手拿走了。

再想起小時候跟父母去重慶旅行,那個導遊在車上滔滔不絕地狂讚麻辣火鍋怎樣令人心動,當時對於麻速是辣到什麼程度,沒有什麼概念,以為係小,中,大,超,勁之外的最最最辣味。大家圍坐著圓桌,導遊如數家珍地湯底講用了什麼材料煮成,我看到那鍋又紅又油的滾湯而暗暗嚇了一驚。一桌人就像圍著活火山口,等待著哪一個身先士卒。我吞了一啖口水,不,是一啖七喜,希望用甜味擊退那股麻辣味,我小心翼翼的從麻辣油鍋救起一塊奄奄一息的牛肉,然後聚精會神地把附在肉上的麻子逐一剔除,擾攘一番後放入口中品嚐,“哦,那個辣也不是真的很辣吧”正當沾沾自喜地咀嚼著忽然口中傳來“咔”的硬殼碎裂聲,我心知不妙,但為時已晚。那夥麻子就像木馬屠城記的木馬一樣,進了口腔,麻子部隊就破殼而出,把舌頭上的甜酸苦辣味蕾通通殺死,那一刻我想做一個麻甩佬,把討厭的麻味甩掉。與此同時,桌上其他人的口腔逐一失陷,麻子部隊就是一瞬間打了大勝仗,最後那一餐我只喝了兩大枝重慶七喜。

這個月朋友介紹了北角一間又低調又好味的火鍋店,最初聽到那個湯底是冬瓜盎燉雞和花膠都嚇了一跳,雖然近年什麼都興fusion,越係風馬牛不及的東西越受歡迎,但那個配搭究竟係會點抓破頭也想像不到。於是一行六個人去吃,那時候還有一個免費魚刺身的優惠。當店員放下那個大鍋時,大家都像鄉下土包子出城般嘩然起來,紛紛舉起電話Asian Time(拍食物遺照)。老實說個鍋真係靚到唔捨的整爛,而且它有一個優雅的名字,叫“金屋藏嬌”,金屋就是那個冬瓜盅,嬌就是那隻可能來自安徽省的「從肥東到肥西,好吃還是老母雞」的肥西老母雞。朋友建議先喝一啖湯才起筷,那一喝是不得了,天旋地轉之間覺得以前在小肥X,X魚頭的湯底都不知所謂,那一口雞湯濃郁得像包含晒大地精華,甚至覺得齋喝雞湯也值回票價。當然石蚌魚刺身也令人回味,雖然伴碟的是一個仍然吃力地開合咀巴求救的魚頭,場面是有點殘忍的;還有花雕浸牛肉,鬼馬蝦球(乃油炸鬼夾蝦肉:油炸鬼外層久經湯泡後,仍可保持爽脆口感,其鬼馬之處實在令人讚歎不已);我們幾個除了不斷重覆“好味呀”“真係好味呀”之外,實在想不出其他字眼能表達當時的激動。我估如果滔滔到這裡做節目,他應該會沒有半句對白,只顧手忙腳亂地把金屋藏嬌吃個清光。下次帶朋友發掘北角秘境尋找地道東西時,除了七姊妹道雞蛋仔外,別忘記還有明園西街的大紅袍金屋藏嬌火鍋。

金屋藏嬌

017-231211TH

13.12.11

陳腔濫調:新聞小花


日本語學校的老師好鍾意問一條老土問題,就係你為什麼學日文呀?我個答案好敷淺的,就是因為幾年前某一日百無聊賴上網,登入了富士電視台網頁八卦一下人家是怎樣報新聞,就是那輕輕一按,眼前出現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主播(中野美奈子)流暢地報導新聞,從那電光火石的一刻就開始著了迷,可恨的是當時聽不懂她嘰哩咕嚕在說什麼,於是便把心一橫去學日文。老師聽完愕了一愕,也同意看日本女主播做節目是一件樂事。

富士電視台:中野美奈子
日本的電視台的經營模式比較接近美國的電視台經營的那一套,以東京為首的六大台(1,2 NHK/4 日本/5 朝日/6 TBS/7 東京/8 富士)在全國各自與地方台組合成聯網播放,六大台擔當了早晚黃金時段的節目製作及全國新聞報導,而地方台則是負責普通時段和地方新聞報導。可能是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在新聞界上的深遠影響力:如成立全球第一個24小時新聞台,從此讓新聞不再代表過時的消息,而是即時的消息;1991年由於事前充分作好準備,而成功獨家直擊伊拉克海灣戰爭等,日本的電視台喜以News Network來為命名新聞部(日本 Nippon News Network:NNN/朝日 Asahi News Network:ANN / TBS Japan News Network:JNN/富士 Fuji News Network:FNN),幸好日本的新聞節目(災難報導除外)並未照辦煮碗地引入那些令人窒息的滾軸新聞:在一個狹窄的畫面裡,除了新聞動畫外,還有一行慢一行快的走馬燈新聞,再加上一行字幕或天氣預報,仿彿是要把每個家庭的40吋大螢幕擠得滿滿才肯罷休。


富士電視台:生野洋子
想成為東京局做全國主播,擁有可愛的臉蛋和名牌大學畢業是最基本的標準。由於能夠亮相東京局報新聞(全國能收看),知名度會很快提升,亦容易吸納一班粉絲支持,最後更因此可能被當紅藝人,年青企業家或知名體育健將看中而有一段美好姻緣,電視台亦得益於靚靚女主播而有高收視率和廣告收入。一旦成為某電視台的實習女主播,她就會像藝人般一舉一動都被受注目。就以富士電視台為例,它的網頁頁頂會有一欄叫アナマガ(主播雜誌),裡面有所有男女主播的Blog,主播們的出身介紹,他們製作的小動畫和網上節目等,驟眼一看還以為登入了一間娛樂藝人公司的網頁。

過了實習期,電視台會根據女主播的性格而安排她們主持什麼類型的新聞節目:那些較開朗和會講笑的會被編入晨早新聞節目(早上5點半至8點),因為電視台深知觀眾們都希望有一把甜美聲線叫起床,然後看到貌美如花的可人兒在眼前。這個時段除了朗讀新聞外,主播們還要負責擔當些小環節,例如介紹各地物產,家飾雜貨等資訊,這些環節貌似嘻嘻哈哈地渡過,實際是電視台訓練女主播成為主持的一個小熱身,能在這個時段主持,日後大紅大紫的機會很大;而性格較穩重或千金一笑的冷酷美人,通常會被安排與一些資深主播一起坐陣晚間和深夜新聞節目,此外她們亦多被派往外景或外國採訪,為了確立其專業形象,她們絕少亮相其他節目。

富士電視台晨早王牌節目めざましテレビ(鬧鐘 Mezamashi TV)
在三五七年的朗讀和隨機應變的鍛練期間,女主播除了負責本身的新聞節目外,還要主持非新聞節目或擔當綜藝節目的主持,儼如一個女藝人般培訓。富士電視台每年暑假都會在台場開設一個大型主題攤位(台場冒險王/台場合眾國),就像無線一年一度的台慶一樣,女主播這時要渾身解數地表演或主持去吸引遊客捧場;另外富士電視台還有一些專為女主播而度身定造的綜藝節目:例如讓她們吐心事和互揭瘡疤,整蠱女主播(已離台的前女主播利誘新晉女主播跳糟,然後偷拍她們反應),女主播唱歌比賽(讓東京局和地方局的女主播同台大展歌喉),主播歌劇團(男女主播表演年度話劇)等。

富士電視台年度重頭戲:台場合眾國

台場合眾國女主播打氣團
過了鍛練期,一般女主播都會陸續結婚生仔,電視台會安排她們負責幕後工作或退居二線資訊節目,讓路給新一輩的女主播。這時有的女主播趁號召力還在會選擇離開電視台,簽約成為獨立主持人(香港例子:張慧慈),自由度大大提高,除了可亮相其他台做節目外,還可以接拍廣告,她們就像退休的政府高官那麼搶手。可以說日本人會視女主播為一個藝人,每個人都像是人格分裂地一邊嚴肅報新聞,另一邊廂就要語笑喧譁。然而如上段提及過,電視台並不是如此輕鬆地處理新聞,他們的新聞部總會有幾位年資豐富,外貌和藹可親的老主播,平時未必感受他們的影響力,但當遇上重大事故時(如東日本大地震),慌亂的觀眾打開電視,看到一張熟悉臉孔用沉實的聲線報導災情,大家的情緒都會安定下來。

                                          (前日本電視台主播:西尾由佳里為豐田拍的廣告)

在我們的印象中新聞小花就只是重覆報導那些阿豬阿狼的新聞,或者桌前有一部打開的手提電腦為大家分析一堆變幻無時的數字。香港的電視台鮮有機會讓主播像外國記者般採訪世界大事或者主持有風格的新聞節目,結果花樣年華的她們終日只是埋首那些本地新聞,將來回望那些年,就只有採訪時掉了咪牌或者被觀眾發現除鞋報新聞的回憶。

016-13121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