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11

陳腔濫調:金屋藏嬌

朋友聚會,最喜歡到火鍋店一起圍著鍋洗筷子,自己動手煮和等待食物變熟的期待心情,在其他料理係無法體會到。

幾年前同朋友係日本食ShabuShabu,由於第一次在日本食火鍋的關係,對他們的規矩一窺不通。表面上和香港的火鍋店沒有大分別,都是自助形式,唯獨他們沒有湯底選擇,只可揀豬牛雞配清湯。桌上其實一直放著一鍋水,那時都不太為意,直至店員按掣加熱,才發現水底有一塊黑色的東西,於是好奇地用筷子夾起來看,原來是塊昆布,當時沒有將佢放回沸水裡,而是放在桌上任由它枯旱而死。店員喜孜孜地捧著幾盤血淋淋的肉過來,她瞥眼看到一攤黑色在桌上掙扎,臉色突然變得死灰,收起了笑容放低托盤,默默地撿走那塊了無氣息的黑色,和換走了那鍋無病呻吟的滾水。那刻才明白ShabuShabu的滾水和昆布係唇亡齒寒的關係,昆布死滾水也不能獨生。自此以後,在日本點吃ShabuShabu時,看到滾水底有塊貌似碗布的東西也不敢再多手拿走了。

再想起小時候跟父母去重慶旅行,那個導遊在車上滔滔不絕地狂讚麻辣火鍋怎樣令人心動,當時對於麻速是辣到什麼程度,沒有什麼概念,以為係小,中,大,超,勁之外的最最最辣味。大家圍坐著圓桌,導遊如數家珍地湯底講用了什麼材料煮成,我看到那鍋又紅又油的滾湯而暗暗嚇了一驚。一桌人就像圍著活火山口,等待著哪一個身先士卒。我吞了一啖口水,不,是一啖七喜,希望用甜味擊退那股麻辣味,我小心翼翼的從麻辣油鍋救起一塊奄奄一息的牛肉,然後聚精會神地把附在肉上的麻子逐一剔除,擾攘一番後放入口中品嚐,“哦,那個辣也不是真的很辣吧”正當沾沾自喜地咀嚼著忽然口中傳來“咔”的硬殼碎裂聲,我心知不妙,但為時已晚。那夥麻子就像木馬屠城記的木馬一樣,進了口腔,麻子部隊就破殼而出,把舌頭上的甜酸苦辣味蕾通通殺死,那一刻我想做一個麻甩佬,把討厭的麻味甩掉。與此同時,桌上其他人的口腔逐一失陷,麻子部隊就是一瞬間打了大勝仗,最後那一餐我只喝了兩大枝重慶七喜。

這個月朋友介紹了北角一間又低調又好味的火鍋店,最初聽到那個湯底是冬瓜盎燉雞和花膠都嚇了一跳,雖然近年什麼都興fusion,越係風馬牛不及的東西越受歡迎,但那個配搭究竟係會點抓破頭也想像不到。於是一行六個人去吃,那時候還有一個免費魚刺身的優惠。當店員放下那個大鍋時,大家都像鄉下土包子出城般嘩然起來,紛紛舉起電話Asian Time(拍食物遺照)。老實說個鍋真係靚到唔捨的整爛,而且它有一個優雅的名字,叫“金屋藏嬌”,金屋就是那個冬瓜盅,嬌就是那隻可能來自安徽省的「從肥東到肥西,好吃還是老母雞」的肥西老母雞。朋友建議先喝一啖湯才起筷,那一喝是不得了,天旋地轉之間覺得以前在小肥X,X魚頭的湯底都不知所謂,那一口雞湯濃郁得像包含晒大地精華,甚至覺得齋喝雞湯也值回票價。當然石蚌魚刺身也令人回味,雖然伴碟的是一個仍然吃力地開合咀巴求救的魚頭,場面是有點殘忍的;還有花雕浸牛肉,鬼馬蝦球(乃油炸鬼夾蝦肉:油炸鬼外層久經湯泡後,仍可保持爽脆口感,其鬼馬之處實在令人讚歎不已);我們幾個除了不斷重覆“好味呀”“真係好味呀”之外,實在想不出其他字眼能表達當時的激動。我估如果滔滔到這裡做節目,他應該會沒有半句對白,只顧手忙腳亂地把金屋藏嬌吃個清光。下次帶朋友發掘北角秘境尋找地道東西時,除了七姊妹道雞蛋仔外,別忘記還有明園西街的大紅袍金屋藏嬌火鍋。

金屋藏嬌

017-231211TH

13.12.11

陳腔濫調:新聞小花


日本語學校的老師好鍾意問一條老土問題,就係你為什麼學日文呀?我個答案好敷淺的,就是因為幾年前某一日百無聊賴上網,登入了富士電視台網頁八卦一下人家是怎樣報新聞,就是那輕輕一按,眼前出現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主播(中野美奈子)流暢地報導新聞,從那電光火石的一刻就開始著了迷,可恨的是當時聽不懂她嘰哩咕嚕在說什麼,於是便把心一橫去學日文。老師聽完愕了一愕,也同意看日本女主播做節目是一件樂事。

富士電視台:中野美奈子
日本的電視台的經營模式比較接近美國的電視台經營的那一套,以東京為首的六大台(1,2 NHK/4 日本/5 朝日/6 TBS/7 東京/8 富士)在全國各自與地方台組合成聯網播放,六大台擔當了早晚黃金時段的節目製作及全國新聞報導,而地方台則是負責普通時段和地方新聞報導。可能是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在新聞界上的深遠影響力:如成立全球第一個24小時新聞台,從此讓新聞不再代表過時的消息,而是即時的消息;1991年由於事前充分作好準備,而成功獨家直擊伊拉克海灣戰爭等,日本的電視台喜以News Network來為命名新聞部(日本 Nippon News Network:NNN/朝日 Asahi News Network:ANN / TBS Japan News Network:JNN/富士 Fuji News Network:FNN),幸好日本的新聞節目(災難報導除外)並未照辦煮碗地引入那些令人窒息的滾軸新聞:在一個狹窄的畫面裡,除了新聞動畫外,還有一行慢一行快的走馬燈新聞,再加上一行字幕或天氣預報,仿彿是要把每個家庭的40吋大螢幕擠得滿滿才肯罷休。


富士電視台:生野洋子
想成為東京局做全國主播,擁有可愛的臉蛋和名牌大學畢業是最基本的標準。由於能夠亮相東京局報新聞(全國能收看),知名度會很快提升,亦容易吸納一班粉絲支持,最後更因此可能被當紅藝人,年青企業家或知名體育健將看中而有一段美好姻緣,電視台亦得益於靚靚女主播而有高收視率和廣告收入。一旦成為某電視台的實習女主播,她就會像藝人般一舉一動都被受注目。就以富士電視台為例,它的網頁頁頂會有一欄叫アナマガ(主播雜誌),裡面有所有男女主播的Blog,主播們的出身介紹,他們製作的小動畫和網上節目等,驟眼一看還以為登入了一間娛樂藝人公司的網頁。

過了實習期,電視台會根據女主播的性格而安排她們主持什麼類型的新聞節目:那些較開朗和會講笑的會被編入晨早新聞節目(早上5點半至8點),因為電視台深知觀眾們都希望有一把甜美聲線叫起床,然後看到貌美如花的可人兒在眼前。這個時段除了朗讀新聞外,主播們還要負責擔當些小環節,例如介紹各地物產,家飾雜貨等資訊,這些環節貌似嘻嘻哈哈地渡過,實際是電視台訓練女主播成為主持的一個小熱身,能在這個時段主持,日後大紅大紫的機會很大;而性格較穩重或千金一笑的冷酷美人,通常會被安排與一些資深主播一起坐陣晚間和深夜新聞節目,此外她們亦多被派往外景或外國採訪,為了確立其專業形象,她們絕少亮相其他節目。

富士電視台晨早王牌節目めざましテレビ(鬧鐘 Mezamashi TV)
在三五七年的朗讀和隨機應變的鍛練期間,女主播除了負責本身的新聞節目外,還要主持非新聞節目或擔當綜藝節目的主持,儼如一個女藝人般培訓。富士電視台每年暑假都會在台場開設一個大型主題攤位(台場冒險王/台場合眾國),就像無線一年一度的台慶一樣,女主播這時要渾身解數地表演或主持去吸引遊客捧場;另外富士電視台還有一些專為女主播而度身定造的綜藝節目:例如讓她們吐心事和互揭瘡疤,整蠱女主播(已離台的前女主播利誘新晉女主播跳糟,然後偷拍她們反應),女主播唱歌比賽(讓東京局和地方局的女主播同台大展歌喉),主播歌劇團(男女主播表演年度話劇)等。

富士電視台年度重頭戲:台場合眾國

台場合眾國女主播打氣團
過了鍛練期,一般女主播都會陸續結婚生仔,電視台會安排她們負責幕後工作或退居二線資訊節目,讓路給新一輩的女主播。這時有的女主播趁號召力還在會選擇離開電視台,簽約成為獨立主持人(香港例子:張慧慈),自由度大大提高,除了可亮相其他台做節目外,還可以接拍廣告,她們就像退休的政府高官那麼搶手。可以說日本人會視女主播為一個藝人,每個人都像是人格分裂地一邊嚴肅報新聞,另一邊廂就要語笑喧譁。然而如上段提及過,電視台並不是如此輕鬆地處理新聞,他們的新聞部總會有幾位年資豐富,外貌和藹可親的老主播,平時未必感受他們的影響力,但當遇上重大事故時(如東日本大地震),慌亂的觀眾打開電視,看到一張熟悉臉孔用沉實的聲線報導災情,大家的情緒都會安定下來。

                                          (前日本電視台主播:西尾由佳里為豐田拍的廣告)

在我們的印象中新聞小花就只是重覆報導那些阿豬阿狼的新聞,或者桌前有一部打開的手提電腦為大家分析一堆變幻無時的數字。香港的電視台鮮有機會讓主播像外國記者般採訪世界大事或者主持有風格的新聞節目,結果花樣年華的她們終日只是埋首那些本地新聞,將來回望那些年,就只有採訪時掉了咪牌或者被觀眾發現除鞋報新聞的回憶。

016-131211T

5.12.11

陳腔濫調:推理要在晚餐後

曾幾何時,我為日本手機(ケータイ keitai)而瘋狂,這是由於它們討好的外型和令人著迷的內置程式。尤其是在2005至2009年期間,受惠於成熟的技術,是日本手機發展得最蓬勃的時期,三大電訊商(NTT Docomo, Softbank(前身Vodafone), au by KDDI)每季都會推出十多款(近百款顏色配搭)的手機,而且大都已內置了以下功能:如同台免費聊天室,電視,遊戲,個人助理,字典,漫畫小說新聞的閱讀程式,視像通話,QR條碼,地震預報,電子貨幣,媲美相機的攝影攝錄功能等,至後期吹毛求疵地推出防水防塵太陽能充電的型號,就像給中國人一粒米,他除了可把它煮成飯,還可把它把玩成米雕藝術品。

一億人的市場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相比發達國家德國(八千多萬人),法國和英國(六千多萬人),南韓(約五千萬人),一億人口這個數字足以令日系手機廠商投入資源去開發林林總總的藝術品。電訊商亦因此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層而推出頗個性化電話:

一般系列:有首段所說的基本功能,但電訊商為了標榜與其他公司分別,會要求生產廠為其度身定造特定型號,這解釋了當時同是可收看電視的手機竟可出現螢幕90度轉向機,直向/橫向/360度轉摺機,直向/橫向滑機,觸控機,座立機(機背後有支撐物令用家可以放在桌上斜看螢幕)的設計。

 

少女系列:日系電話另一個令人催之惹慕的東西就是來電時那些奇幻的來電動畫,為的是獲得流連原宿渋谷梅田那些帶領潮流的Girl(ギャル)垂青,如果有部電話的來電設計只是含羞答答的在角落頭一閃一閃的,那這部機應該並不是以年青女性為主要用家。

講究的來電顯示
簡單系列:到了二千年代的日本,有錢的一群通常是指老年人,社會稱他們為銀髮一代。由於他們是生於戰後,受過教育,活於經濟高增長年代,退於經濟泡沫爆破前,他們是現今日本最有水的年齡層,亦是電訊商拉攏的一群。已退居在秋田縣的野原老先生,眼力已退化不少,用一般手機打電話常常會把3按成6,接聽的雖然是一位甜美的少女聲音,讓老先生重拾了久違的心如鹿撞感覺,但畢竟是想跟那個調皮的孫仔新之助傾偈,電訊商於是便推出簡單系列電話。不單止多了很多預設的按扭鍵,連畫面顯示都放大,讓老一輩不用換眼鏡都可以輕鬆打電話,野原老太太也放心不再怕老伴有藉口找女友了。
(簡單系列日系手機/簡單系列智能電話)
安心系列:日本的治安印象是比較良好的,家長通常會讓小朋友獨自上學放學,在鄉郊地方小朋友更是自由奔放,不過好還好,間中還是會發生一些以小朋友為目標的罪案,如1979年起肆虐各縣的裂咀女事件:尋常的一個黃昏,家境豐裕的小學生如常從補習社回家,有一個帶著口罩的女子問其中一個小學生,“我對眼靚嗎?”“靚”“咁樣好睇嗎?”說著女子便脫下口罩,小學生眼前的是一張由左耳到右耳裂開的血盆大口,本能反應當然是恐懼,轉身便拔足逃跑,那個女子便會以刀之類利器襲擊他們。為此電訊商推出令父母安心的兒童電話,除了有全球定位系統外(讓媽媽下午看完老土韓劇後一按掣便知道仔女的身處地),還有求救裝置,讓小朋友遇到危險便拉掣/按掣自保。

 

商務系列:帶有銅臭味,一按掣就看到股價的機

主題系列:au有個叫iida的設計系列,但凡以iida名義出的電話都會給顧客一個驚喜,尤以infobar同X-ray系列廣為人知;另一邊廂,Softbank夥拍Disney推出Disney Mobile,電話外殼有個鬼祟老鼠嘜頭,而操作介面就成為了老鼠們的舞台。除了Disney,亦曾有過以高達,hello kitty為主題的電話,有了這些卡通人物的守護,即使是平凡的電話型號也得到一定的銷量。

(上:高達電話/中:Disney Mobile/下:iida)

2008年日系電話開始不再風光,那一年Youtube,Facebook,Twitter一類社交分享網站像感冒菌傳到每個角落,人們不再害羞地在網絡上分享自己一舉一動,智能電話剛好坐上了這班順風車,同時又推波助瀾,日系電話在這個大洪流前被孤立起來,顯得格格不入。 那一年Softbank抽了第一口iphone鴉片,docomo也不甘示弱找了Samsung Galaxy這個水泡,在2009年底還認為“智能電話時代言之尚早”的au,兩年後的今天也左右逢源,左攬google android,右抱Apple iphone。可憐的是一眾日系電話生產商(Sharp/Fujitsu/Casio/Sony/Toshiba),當年90年代初由於判斷失誤,認為電腦時代還未到,結果拱手相讓電腦業寶座予美國公司,痛定思痛後,便專心研發日本制式電話通訊技術,或許日系電話在2009年前在軟件或硬件上都比同期日本以外的電話優勝,不過這個榮耀和光芒隨著智能電話(スマートフォン Smartphone)的普及而暗淡,2011年第一季日本國內電話出貨866萬部,當中44.9%為智能電話,現在各個廠商只能夠依附Android/windows系統自救,生產外貌近乎相同的電話,眼巴巴看著日系手機業由獨當一面演變成今天隨波逐流的局面,像Sony Walkman的命運一樣,只可搖頭嘆息。

可從大事典得知今年流行的渋谷語
當然對於顧客來說是好的,智能電話裡那個像黑洞般無限大的app store確實令人垂涎三尺,尤其是免費通話的程式,在高昂通話費的日本社會是十分需要的。以最多外國人登記的Softbank為例,基本月費是980円(約98港元),晚上9時前同台通話或全日接聽免費,但晚上9時至1時期間同台撥號或全日跨台撥號為1分鐘21円(約2港元),比站在電話亭打還貴。覆蓋率最大的docomo部分收費計劃更是30秒25円,小說改篇日劇“謎解きはディナーのあとで推理要在晚餐後)中的女主角寶生麗子(北川景子)會不會因為電話費而肉赤,寧願每晚和管家(櫻井翔)推理案件也不去傾電話談情說愛呢?不過肯定的是一眾交不起昂貴的電話費而又不甘寂寞的日本少女,通過MMS去消磨時間,唔打唔撞地創造了顏文字(´・ω・`)和渋谷語(ポニョる:「崖の上のポニョ」を観に行く  例:波兒緊:去睇崖上的波兒)


推理要在晚餐後
015-7121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