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13

陳腔濫調:東京的風水陣

以前在圖書館看過一些關於香港建築物的風水的書籍,例如背山面海的淺水灣影灣園,波浪弧形的建築令每間房間都可飽覽完美的海景,但在風水學上來看,如牆一般的大廈把香港島中心山脈伸延至海的龍脈中斷了,因而在建築物的中間部分留了個巨大的方形鏤空,被稱為“神龍的入口”;又好像殖民地時代中環匯豐銀行總行位置對開的皇后像廣場,以至已被拆毀的皇后碼頭一帶都是有利匯豐銀行的風水格局等,雖然有些解釋看起來有點穿鑿附會,但從後來發生的事情結果的巧合令這些看似迷信的佈局言之成理。

淺水灣影灣園
在日本Google裡輸入“風水都市”,會立即顯示出很多關於東京(江戶)的條目,風水都市東京的由來源自德川家康在江戶建立幕府時,有位叫天海僧正的僧人參與了當時新幕府的宗教和朝廷政策。他運用自己對陰陽學和風水的知識來協助德川幕府實現一個可以凌駕京都天皇政權的都市計劃(江戶風水都市計劃)。內容大體都是根據陰陽五行和紫微等在要處興建寺廟神社和陵墓,來確保江戶一帶來持續和平繁榮。

晚上的中央線
首都的太極圖

到了明治歐化時期,當時的大臣仍不忘利用建設去鞏固新首都東京的風水陣。古時城廓之間為了禦敵,通常都以高厚的城牆把內城包圍起來,物理上固然可以確保一時的安寧,但在風水角度上,如果不進行一些儀式,那個地方依然會被霉運困擾著。為了避免東京的核心﹣皇宮沾上惡運,大臣想到利用現代文明﹣鐵路在東京佈下一個大規模的風水陣。

風水陣的主角正是遊客到東京旅行時必坐的JR山手線和中央線。兩線除了承擔著運載市民穿梭東京各地的任務外,在統治者角度來看它是一個守護東京的鐵造結界。如果把兩條鐵路線以簡單的線條表達出來,環狀的山手線會畫成圓形,中央線的起點和通過處剛好是環狀的左右平衡兩點,中間呈波浪形,因而呈現出東方人認識的太極形狀。



太極圖的“陽”位中間的“陰”的部分是皇宮(右),反之“陰”位中間的“陽”的部分是新宿御苑(左)。

1984年電器連鎖店 Yodobashi Camera 廣告描繪出山手線和中央線的特徵

 

富士山的龍脈

 日本人一向認為富士山四周都有股能量,而在東京最受山女 歡迎的行山路線﹣高尾山,剛好處於富士山延伸出的龍脈位置上,因而高尾山對懂風水的日本人來說是與富士山同級的靈山(パワースポット Power Spot)。在修建中央線時,人們亦把路線伸延至高尾山,務求把高尾山的能量通過鐵路的中央線(馬路:甲州街道)引導至東京的中心部。




日本人名有個好處,如果碰巧名字與環境氣氛協調,就會順理成章地當了代言人。
上野樹里的名字令人聯想到大自然,因而自2011年擔當京王電鐵(高尾山之旅)的代言人。

“京”字首的巧合

在關東地區,有三大本山(人們相信到該地的神社參拜會帶來好運),分別是川崎大師・平間寺(神奈川縣川崎市:京急電鐵),成田山・新勝寺(千葉縣成田市:京成電鐵)和  高尾山・薬王院(東京都八王子市京王電鐵)。無獨有偶,連接當地的鐵路公司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每間公司的名字都以“京”為首於是在京市民每逢新年前往這三所地方進行新年參拜(初詣)時,都會使這三條鐵路擠得人頭湧湧


按圖放大
高尾山・薬王院

成田山・新勝寺

川崎大師・平間寺
 *** *** *** *** ***
女子會


上段提及山女這個鍾情行山的女子名稱,近年出現類似的稱呼反映了日本女生也開始對一些向來很男性的嗜好產生興趣,加上網絡興起和年青人造詞天份甚高,在書店內不難找到很多特別針對女性新興興趣的雜誌。

山女 (山ガール Yama Girl)
 2009年出現的詞彙,媒體宣傳下掀起女子行山熱潮,山女的服裝有別於正規登山服裝,比較接近戶外活動的服飾。

山女服(左)/有山女感覺的打扮(右)

歷女(歴女 Reki Jyo)
源於2005年推出的以日本歷史人物大亂鬥為背景遊戲“戰國BASARA”,遊戲中的美形男角色風格引起女生注意;2007年的熊本城建城400年引起的“戰國熱”;至2009年NHK大河劇(歷史連續劇)播放“篤姬”,同年電影“赤壁”都大受女性觀眾支持,歷女這個詞彙終於誕生。


戰國BASARA
相機女生/拍照女生 (カメラ女子 Kamera Jyoshi / 写ガール Sha Girl)
那些喜愛拿著相機到處拍照的女生,尤以單反機為主。


釣魚女 (釣りガール Tsuri Girl)
喜歡釣魚的女生。

美人跑手/跑步女子 (美ジョガー Bi Jyoga- / ランガール Run Girl)
美人跑手這個詞彙源自 美女+Jogger 的組合。

鐵道女粉絲(鉄子Tetsuko)
喜歡拍攝火車,收集鐵路的產品

森女(森ガールMori Girl)
森女指喜歡輕鬆隨心生活,就像處於森林感覺的女子,例如喜歡穿寬身的連身裙,喜歡到雜貨屋,喜歡手作東西等。



其他還有一些冷門興趣:佛像女(仏像ガール);墓女(墓女:喜歡遊覽名人的墓地);茶道女(茶ガール);圍棋女(囲碁ガール);模型女(モケ女)


048-81013T

3.10.13

步行者天國:寂寞的十七歲

日本每年會有一個由民間統計機構「品牌綜合研究所」(ブランド総合研究所)的全國調查,訪問市民對於日本國內47個縣的觀光意欲度,那個調查結果就像向各縣的觀光機構派發成績表般,總結一年來推廣成效。
 
2009年開始舉行的觀光意欲度調查,2013年結果

每次與日本朋友說話提及旅行時,他們為了增加內容趣味性和表示禮貌,都會有類似的回應:

我計劃去仙台。」 嘩~仙台的牛舌很好吃的,還有松島的風景很美。」

  我預備到京都。」 我也很想去那裡的XX寺很久了,雜誌裡的圖片很漂亮。」

我想去金澤旅行 你會順道到能登半島嗎?那是我的出身地,那裡出產石川蝦很甜美啊!

然而當我提到千葉,茨城,埼玉等東京附近地方時,他們會反問哪裡有什麼可以做。以前有個節目訪問日本市民對這些綠葉都市的印象,但他們大部分都認為既然只需多坐半小時火車便可到花花世界的東京,那麼理所當然地直接留在東京觀光。有了這個太顯赫的鄰居,導致這些地方的存在感很薄弱,觀光意欲度因此多年來都在底線徘徊(栃木41,群馬44,埼玉45,茨城47)。


地方的魅力

我相信每個地方總有引人入勝之處,以香港島為例,長久以來人們只會到銅鑼灣灣仔中環一帶吃喝玩樂,如我居住的北角區總被人忽視。漫步在北角,其實可一邊咀嚼著名的雞蛋仔,一邊欣賞春秧街小販叫賣,人和電車爭路的情景;也可到北角邨遺址空地呼吸海港的氣息,看著小心翼翼的野貓掛著一副無辜臉從巴士總站走到碼頭長椅下,眈視著釣魚大叔的水桶;又可以預備一大包瓜子,走進新光戲院看汪明荃做粵劇;或者與素來最強調的民建聯蔡素玉區議員一同到以原隻雞和冬瓜做湯底的大紅袍火鍋一起洗筷子 “素”心聲。

人車混雜的春秧街

既然小小的北角區也找到這麼多樂趣,日本那些觀光意欲度很低的地方應該也有些可觀之處。在翻看介紹茨城縣的旅遊雜誌時,有一張圖片勾起了我的興趣。那是一張有無數個圓形的紅葉灌木叢圖片,那張照片衝擊了我對紅葉的固有印象,紅葉不只是樹葉形,原來還有圓球形,如是者便找到一個到茨城的理由了。



 

國營日立海濱公園

海濱公園的面積十分大,約為190公頃(為維多利亞公園10倍),劃分了山丘區,中央花園區,芒草區,花畑區等幾個栽種區域。公園人員細心地會按月份在各區域輪流種植合時植物,結果一整片平平無奇的山丘在花開時節就搖身一變成了一幅壯觀的染布,每個地點鮮豔得就像為拍攝SONY Bravia 電視廣告而設。遊客除了被新奇的花朵款色吸引外,無一不被園內極華麗的景緻和工作人員的努力而讚歎。 


     SONY Bravia : Color. like no other

十月上旬是除了最佳的紅葉球觀賞時期外,還是五彩繽紛的波斯菊(Cosmos)盛開的季節。站在粉紅色波斯菊海中央遠眺山丘鮮紅的紅葉球時,不期然內心有種既生瑜,何生亮之概歎。這片波斯菊既要面對出眾的紅葉球外,還有旁邊來勢洶洶的百日草,波斯菊竟然顯得有點平凡。



五月時會變成紫藍色的瑠璃唐草(Nemophila


 

水戶美術館

離開海濱公園後,汽車便駛向茨城縣的首府水戶市。水戶市除了水戶火車站附近幾幢有十多層的高樓外,其餘的都是不太顯眼的矮樓,正因如此,駕駛途中便很快看到了水戶市中心的注目地標﹣水戶美術館塔

在水戶美術館旁,有一幢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的塔,它是1990年落成的
水戶美術館塔。與方正安穩的美術館水泥建築比較,美術館塔是用了三角形狀,形似DNA螺旋形狀,反覆的向上無限伸延,這個設計靈感源自羅馬尼亞藝術家 Constantin Brâncuşi 的作品“無限柱”。銀光閃閃的一柱擎天與穩重的美術館主體形成了強烈的對立感。

從京成百貨頂層的餐廳可直視美術館塔


藝術家 Constantin Brâncuşi 的作品“無限柱”

遊客是可到美術館塔內的觀光層參觀,如其他日本景點一樣,那位電梯小姐強擠笑容,對著按鈕喃喃自語,務求在短短的一分鐘內把那篇介紹美術館塔的短文讀完,我曾經想過應否途中給她一些反應,例如:“原來係咁!” “嘩!” “真的?” “明白了!”之類的表示,最後為免打亂她的節奏和消耗電梯中的氧氣而作罷。

美術館塔雖然只有十多層,但由於四周的建築不高,從觀光層看出外的感覺竟有點像六本木大樓52層展望台般舒暢。不過觀光層為了營造奇特的藝術感,全層只有數隻潛望鏡大小的圓窗,而且空氣不流通,看過水戶的黃昏日落後,便由冷面電梯小姐接載回地面。


 
水戶醜女

以前說過日本有三大美女產地,當然也有三大醜女產地:宮城縣的仙台,愛知縣的名古屋和茨城縣的水戶。

傳說在公元1600年(安桃山時代)關原之戰後(結果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得勝,後來更成功在江戶建立幕府政權),當時的常陸國(
ひたち,Hitachi,現在的茨城縣)的大名(領地主人)受江戶幕府命令轉封到秋田當大名,於是便把常陸領內的美女全都帶走。因而留下了水戶醜女之名。

但那天我和朋友在京成百貨店吃過午餐後,等候電梯時竟然遇到一個無論外貌和身型都很像女星菜菜緒(菜々緒)的女生!時而世易,看來水戶醜女這個惡號不久就會消失。

長腿菜菜緒

寂寞的十七歲

 
開著車在水戶市中心繞了一個圈,發現除了火車站那座售賣著上世紀服飾的京成百貨店有點人流外,其他地方都死氣沉沉。街上只聽到交通燈
規律而絕望的嗶咘聲,沒有行人,沿路的店不是倒閉了就是關了門,是星期日的緣故吧?參觀美術館塔後,看到幾個穿著高中校服的男生,我知道他們想表現得有點壞,因為他們把胸前的鈕解開了,而且丟下書包無拘無束地躺在廣場硬地上,無視旁邊三個努力練習滑板的男生,和兩個情竇初開,坐著吃雪糕談心事的小女生。 

美術館廣場可能就是水戶年輕人離開囉嗦的父母,自由自在的一片小天地,讓他們躺著看沒被高樓大廈遮蔽的藍天,想像著將來在距離車程兩小時的東京多姿多彩獨立生活,忘記自己仍是個寂寞的十七歲。


*** *** *** *** ***
尋找他鄉的故事 4

 人們向來相信全世界有3個跟自己相同的人,而我相信全世界每個廣告都是雙胞胎:

Dior 原版由 Charlize Theron 從門口一路脫


身為雙胞胎的日本版,主角叫剛力彩芽,廣告與其客戶(纖體公司)的精神一樣,把原版多餘的部分去掉
047﹣21013T


9.9.13

陳腔濫調:南極 1 號

2011 年其中一套日劇<南極大陸>講述時為1955年的戰後日本,日本人為了使日本從戰敗的陰霾中走出來,在資金不足,遠航船隻缺乏和被分配到地勢惡劣的登陸地點情況下,日本南極觀測隊參與了當時被視為不可能完成的南極越冬計劃。然而在這個艱辛而熱血的計劃背後,少不了流傳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傳說。

看過<南極大陸>的人總會被片中綻人熱淚的劇情,鼓舞人心的對白或木村拓哉的演技所感動,但對於一些喜歡用理性角度看戲的人來說,他們會浮出很多很現實的問題:如 “末日電影 2012 裡人們躲在那艘巨型的挪亞方舟時好像不用上廁所” , “ <南極大陸>裡觀測隊成員怎樣渡過幾百日寂寞的晚上 ” 之類的問題。


*** *** *** *** ***
南極 1 號

當南極踏入冬季時,全地域晝夜都只剩下了深沉的黑色。在這漫長的半年間,昭和基地的觀測隊員要在不見天日的環境下孤獨地奮鬥。既遠離了家人,朋友,繁華大都市,通訊技術又不像今天那麼發達,可以隨時上網或看影片,因此在製定越冬計劃時候,醫療部門的專家對於長期禁慾生活所帶來的壓力進行研究。於是計劃在當時的文部省(現文部科學省)帶領下,動用國稅研究各種可行的人形娃娃,這就是“南極一號”的由來。據稱當時曾試作3個“南極 1 號”,然而之後的“南極 1 號”開發,“南極 2 號”就已經交由民間企業繼續。

這個南極 1 號傳說的根據,被記載於第一次南極越冬隊隊長西堀栄三郎的“南極越冬記”(岩波新書出版)

原文:
五月十日の條は右記の通り。
“十日。 イグルーを整備し、人形をおく。みんな、この人形を、ベンテンさんとよんでいる。わたしは、越冬を実行するまえに、この問題をどう解決したらよいか、いろ いろ考えた。大して重大に考えなくても、けっこうコントロールがつくように思えるし、また、越冬隊員には若くて元気な人もいるのだから、やはり処置をこう じてお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ように思う。出発前に、オーストラリアを訪れたときも、わたしは、ざっくばらんにむこうの人たちの経験を聞いてみた。いろいろ考 えたすえが、こういう案になったわけである」

ちなみに七月二日の條によれば、ここまでの間に使用者は一人もいなかったそうである。”


五月十日記
十日。準備基地設備,放置人形娃娃。大家都稱這個娃娃為“辨天女神”(印度教女神辯才天女 Sarasvatī 的日本形象)。我在出發南極前,都有認真思考過這個(生理需要)問題。我覺得那時只要不刻意去想這件事,應該都是不大問題的,但成員中有些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我認為預備人形娃娃以備不時之需比較好的。在出發前,到過澳洲一趟,我就此事也打開天窗地問過他人經驗和意見。結果詳細考慮後,這件事納入越冬計劃之內。

順帶一提於七月二日的記錄中提及,過去的兩個月並沒有人使用過“辦天女神”。

*** *** *** *** ***

“南極 1 號” 的配件和用法   (內容摘自「南極第一次越冬隊與樺太犬」(北村泰一著))

配件
1)辨天女神上半身(與時裝店的公仔相近,金屬製)
2)辨天女神下半身(中間有個洞,洞口有橡筋)
3)火爐和鍋
4)漏斗
5)排水口

使用方法
A)在周圍取冰,用(3)找冰煮沸,否則可能會造成凍傷...但溫度過熱也可能會灼傷身體
B)煮熱的水從(4)倒進(2),讓(2)膨脹起來,直至形狀認為適當為止
C)使用! 由於使用時膝頭可能會和冰塊磨擦而受傷,建議戴上護膝才使用,不能夠在短時間完成的話,更有凍傷的危險
D)使用後,拔開(5)把暖水放走,然後用暖水清潔

結果,由於第一代“南極 1 號”的外形和使用方法都不太吸引,她最後仍保持處女之身;而觀測隊於1958年進行第2次探測時(是次由於天氣因素而沒有完成)已不再帶女神同行了。

*** *** *** *** ***
南極 1 號傳說 (高月 靖 著)


作者高月靖以日本首次南極觀測之行,觀測團帶著人形娃娃“南極 1 號”的傳說而引申探討“特殊用途愛玩人偶”的研究,由於當時“南極 1 號”就代表著人形娃娃,因此作者以此為名。

本書目錄:

1 人偶的履歷書(ダッチワイフの履歴書)
        ﹣關於人形娃娃的歷史和進化
2 材料革命(素材革命)
        ﹣從吹氣時代至矽膠年代
3 開發者的艱苦與喜(開発者の苦闘と喜び)
        ﹣訪問創業接近40年的市場領導牌子 :Orient 工業
        ﹣訪問以平價定位的 Harumi Design
4 人偶的主人(ダッチワイフの主人たち)
        ﹣消失的性愛人偶文化

Orient 工業第一代商品“微笑”
書中提及日本和西方人偶的設計取向分別,日本的較少女形和可愛,而西方的則傾向性感為主;現在看到的人偶雖然已和真人並無分別,惟實際上還有一大堆技術難關等待解決,例如把人偶的屁股和腳部關節部分伸開太寬的話會引致矽膠撕裂,下身兩洞同時張開和插入口部所帶來的強度問題等;還有使用後,極其麻煩的清潔過程,試想像要搬運著一具約30公斤的東西,結果隨意棄置於戶外,然後為附近帶來發現“屍體”的不安騷動等。

話說我竟然錯過了上年在銀座附近一個叫“人造少女博覽會3” 人造乙女博覧会3)的迷你展覽,現在唯有從官方網站重溫。






046-80913SU

6.9.13

步行者天國:大地藝術節

提及新潟縣,人們都會聯想到魚沼米之鄉和豪雪地區,是都市人心目中的銀白世界。一直都想找機會去新潟一趟,不過新潟的旅遊雜誌,內容都是圍繞著耕作體驗和看起來很好吃的米飯料理;  雜誌裡加了特效的壯麗景緻稻米田相片固然吸引,但當時我想到“新潟縣只有這些景點,其實我是拒絕的! 因為我覺得……雜誌不能介紹我去就馬上去。”    為了避免千里迢迢去到卻發現原來不過如此,於是便多參考幾本相關書籍,希望能找到更多去新潟的藉口。
不久,從朋友口中得知,在新潟南部山區(越妻後有地區)會舉行一個大型國際藝術節,由於展示場地規模十分廣闊,約為762平方公里(香港陸地面積為1104平方公里),而且請來百多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參與這個世界最大規模的國際藝術節﹣大地的藝術節(大地の芸術祭)。
不知道是否由於大地藝術節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緣故,還是展示場地過大,展品位置分佈太散落,出發前一直都找不到準確的作品位置地圖。就這樣,當汽車駛至津南町附近時(越妻後有地區的南邊),前面的汽車都減速慢駛,最初以為是鄉下人開車就是那麼從容不迫,但後來發現那些車其實是其他地方開過來專程看大地藝術節的。大家慢下來的原因是由於山路沿途不經意地放置了藝術品,有的經過了才注意到,有的會在路旁豎起了一塊站近才看得清的黃色指示牌,於是外地來的車輛被迫要慢下來尋找隱世藝術。

大地藝術節的意念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間は自然に内包される),主辦單位認為大都市的藝術流於陰暗和孤立,於是通過以里山(越妻後有山區)作為舞台,讓藝術家利用山中的民家,廢棄校舍,農田製作藝術品,然後讓遊客透過五官體驗里山的四季云云。


藝術節展品之中,有些是今屆首次展出,另外的則是前屆展出後永久放置原地,由2000年第一屆的148件作品增加至今屆的821件作品,藝術節的宣傳單張也建議人們要花約一星期才能看遍所有作品。是次由於只有兩天的時間,我們便選擇了遊覽看上去很值得參觀的作品。

No Man's Land (展期已完結)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為配合大地藝術節的舉行,在館中的廣場擺放了約16噸的舊衣服,旁邊設置了一台重型工業臂,藝術家 Christian Boltanski 表示舊衣服代表著人類的記憶和生死, 工業臂會定時無意識地從衣服堆中夾起衣服,然後再放底;我把這個藝術品稱為“衫山有幸”,有幸地從芸芸數萬件舊衫堆中被選中,然後被抬至最高點接受眾人注目禮,最後回歸平淡隱於大眾堆中。

再構築 (現在仍公開:逢周六日及假期)


在農田中有間貼上上千塊圓鏡的小屋,藝術家行武治美的意念是讓小屋和周圍的環境同化,鏡反射的影像令現實和反射面的關係變得含糊曖昧。小屋無論室內外都貼著鏡,每當風吹過屋外的草和樹時,鏡的映像亦隨之而動,然而在那個環境中,究竟那一方才是真實的影像,身為局內人的我一時間也判斷不了。


所謂“要影人,先要影自己”,所有到訪的遊客總會對著無數鏡子產生好奇,然後拿起相機自拍,就像去意大利比薩市,大家都會條件反射地做出托塔姿勢一樣。
 
農舞台 (現在仍公開)


農舞台是十日町市一個文化中心,在藝術節舉行期間,農舞台內外共展出四十多件作品,主題為“里山藝術動物園”。入口範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條身纏建築物,正要張開大口吞噬之際被藝術家定了格的粉紅蛇;室內則有一個互動環節,遊客站在螢幕前做動作,投射在螢幕的動物會跟著做一樣的動作。其他令人印象難忘的展品還有草間彌生的“盛開的花”,呈現傳統晴耕雨讀的“棚田”,凡女生看到會大叫卡娃依,都會彎身俯前拿著電話拍照的"Home Sweet Home"。

棚田

盛開的花

Home Sweet Home

與白兔心靈合一
遊覽農舞台時一半是為了看新奇的藝術品,另一半是為了躲進室內歎冷氣。由於時值八月中旬的大暑天,離開車廂,本想站在農田旁感受藝術和大自然的和諧,但灼熱的陽光把人的耐心都蒸發掉,我就像放進微波壚的雪糕,看著地上的汗一滴...兩滴...三滴...,我當時很危險,生命受威脅,便沒命地跑進室內。

最後的課室(最後の教室) (現在仍公開:逢周六日及假期)

這個景像只有透過昂貴相機才能看到(官方照片)

最後的課室利用了山中一所廢置學校而製作的一個展覽場地每個遊人從禮堂進場時,押下禮堂大門手柄後看到的是漆黑環境,禮堂中間放著很多長木椅,每張木椅上放著一台開著的電風扇,人們在暗黑很環境只聽到一陣陣詭異的摩打聲和風轉聲,唯一看到的是天花板上用作點綴的微弱燈光,每個遊客都暗地裡低聲說很恐怖。

我和朋友繼續入內參觀,
這裡的氣氛令我以為正在富士急遊樂場慈急醫院裡探險。藝術家們刻意把所有窗戶封上黑布,在必經的走廊盡頭放置了一盞大燈,而前面有一把抽氣扇在轉,就像間諜電影裡主角被奸角使計打暈,醒來發現自己被綁在一張生銹的鐵椅,背景就是一把巨型抽氣扇,刺眼的光茫厭煩地從扇葉間透出來般。在這條走廊的盡頭的房間,傳來了轟轟的心跳聲(立體聲),這個房間在四國的豐島海邊也有一間,只是不知怎的,越站著越傾聽著那不緩不急的心跳聲,我變得有點焦慮和不安,大多遊人也對這間房間避之則吉。

如果頑劣學生被罰站在這走廊一天,相信他一生會有心理陰影

至最後三樓的一間音樂室,藝術家用白布包著房間,佈置成一個雪白世界,地上就放著數十個長型透明膠箱(棺材),當時不太明白用意,本想慢慢思考箇中的意味,但發現其他遊人已陸續離開,我也不敢一個人獨留在那個空間。

事後查閱這個最後的課室所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原來這所學校以前每年都會因為豪雪關係而封閉五個多月,藝術家通過這個佈置重現出因大雪而閉門深鎖的校內情況,難怪每個地方都陰風陣陣,幸好時值藝術節,有足夠的人氣令我和朋友有勇氣地在校內走一圈。

現實是昏暗的,相機是光明的,不安的三字樓(官方照片)

大地藝術節由於範圍太廣,部分遊客會事前報名參加導賞團,遊覽重點的藝術品;有部分則會選乘穿梭巴士;大部分人會像我一樣自由快樂地開著豐田小轎車,遇到天熱或平凡作品時,便可以馬上躲進冷氣車廂;也有一些較強壯的遊客無懼悶熱天氣和上山下坡的路段,騎著單車在馬路上奮鬥。大地藝術節的展期雖然已經完結,不過如果在冬季降雪期間來參觀那些常設展器,相信會看到另一番景像。



045﹣50913TH

30.8.13

短篇199:冠軍貓的誕生


 來自每個角落的貓貓聚首一堂,


唔理黑貓, 白貓,花貓,灰貓,懂撒嬌的就是好貓。



是次比賽設有野外求生及戶內競技比賽 ;
不難看到每隻參賽貓都在激烈比賽中施展渾身解數, 務求奪魁;



千辛萬苦終於到了決賽的部分...
有參賽貓對著鏡頭露出自信笑容,


落選的只可以坐在一角隨遇而安


其中有一隻落選貓不滿賽果,大鬧會場...
最終被保安扛走; 


決賽環節要比較貓的身材,
專家把他們搓圓禁扁, 指手劃腳,
最後定了三甲:



首先是季軍,他獲得了一世免費豪飲肥媽的鑽石能量水;


然後是亞軍,他得到了一條蛇屍鰻 ;


最後是冠軍,她拿到了一百萬日元;


我們訪問了冠軍貓的得獎感受,
她神情呆滯, 表示不懂怎樣使用那些獎金,
訪問期間並企圖搶走亞軍的獎品...


閉幕禮邀請了去年冠軍貓致辭...


比賽完畢,高歌友誼萬歲後便各散東西, 有緣再會。


辛苦了一整天, 這時才想起忘記拿冠軍貓的CatBook。



044﹣30081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