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3

陳腔濫調:南極 1 號

2011 年其中一套日劇<南極大陸>講述時為1955年的戰後日本,日本人為了使日本從戰敗的陰霾中走出來,在資金不足,遠航船隻缺乏和被分配到地勢惡劣的登陸地點情況下,日本南極觀測隊參與了當時被視為不可能完成的南極越冬計劃。然而在這個艱辛而熱血的計劃背後,少不了流傳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傳說。

看過<南極大陸>的人總會被片中綻人熱淚的劇情,鼓舞人心的對白或木村拓哉的演技所感動,但對於一些喜歡用理性角度看戲的人來說,他們會浮出很多很現實的問題:如 “末日電影 2012 裡人們躲在那艘巨型的挪亞方舟時好像不用上廁所” , “ <南極大陸>裡觀測隊成員怎樣渡過幾百日寂寞的晚上 ” 之類的問題。


*** *** *** *** ***
南極 1 號

當南極踏入冬季時,全地域晝夜都只剩下了深沉的黑色。在這漫長的半年間,昭和基地的觀測隊員要在不見天日的環境下孤獨地奮鬥。既遠離了家人,朋友,繁華大都市,通訊技術又不像今天那麼發達,可以隨時上網或看影片,因此在製定越冬計劃時候,醫療部門的專家對於長期禁慾生活所帶來的壓力進行研究。於是計劃在當時的文部省(現文部科學省)帶領下,動用國稅研究各種可行的人形娃娃,這就是“南極一號”的由來。據稱當時曾試作3個“南極 1 號”,然而之後的“南極 1 號”開發,“南極 2 號”就已經交由民間企業繼續。

這個南極 1 號傳說的根據,被記載於第一次南極越冬隊隊長西堀栄三郎的“南極越冬記”(岩波新書出版)

原文:
五月十日の條は右記の通り。
“十日。 イグルーを整備し、人形をおく。みんな、この人形を、ベンテンさんとよんでいる。わたしは、越冬を実行するまえに、この問題をどう解決したらよいか、いろ いろ考えた。大して重大に考えなくても、けっこうコントロールがつくように思えるし、また、越冬隊員には若くて元気な人もいるのだから、やはり処置をこう じてお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ように思う。出発前に、オーストラリアを訪れたときも、わたしは、ざっくばらんにむこうの人たちの経験を聞いてみた。いろいろ考 えたすえが、こういう案になったわけである」

ちなみに七月二日の條によれば、ここまでの間に使用者は一人もいなかったそうである。”


五月十日記
十日。準備基地設備,放置人形娃娃。大家都稱這個娃娃為“辨天女神”(印度教女神辯才天女 Sarasvatī 的日本形象)。我在出發南極前,都有認真思考過這個(生理需要)問題。我覺得那時只要不刻意去想這件事,應該都是不大問題的,但成員中有些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我認為預備人形娃娃以備不時之需比較好的。在出發前,到過澳洲一趟,我就此事也打開天窗地問過他人經驗和意見。結果詳細考慮後,這件事納入越冬計劃之內。

順帶一提於七月二日的記錄中提及,過去的兩個月並沒有人使用過“辦天女神”。

*** *** *** *** ***

“南極 1 號” 的配件和用法   (內容摘自「南極第一次越冬隊與樺太犬」(北村泰一著))

配件
1)辨天女神上半身(與時裝店的公仔相近,金屬製)
2)辨天女神下半身(中間有個洞,洞口有橡筋)
3)火爐和鍋
4)漏斗
5)排水口

使用方法
A)在周圍取冰,用(3)找冰煮沸,否則可能會造成凍傷...但溫度過熱也可能會灼傷身體
B)煮熱的水從(4)倒進(2),讓(2)膨脹起來,直至形狀認為適當為止
C)使用! 由於使用時膝頭可能會和冰塊磨擦而受傷,建議戴上護膝才使用,不能夠在短時間完成的話,更有凍傷的危險
D)使用後,拔開(5)把暖水放走,然後用暖水清潔

結果,由於第一代“南極 1 號”的外形和使用方法都不太吸引,她最後仍保持處女之身;而觀測隊於1958年進行第2次探測時(是次由於天氣因素而沒有完成)已不再帶女神同行了。

*** *** *** *** ***
南極 1 號傳說 (高月 靖 著)


作者高月靖以日本首次南極觀測之行,觀測團帶著人形娃娃“南極 1 號”的傳說而引申探討“特殊用途愛玩人偶”的研究,由於當時“南極 1 號”就代表著人形娃娃,因此作者以此為名。

本書目錄:

1 人偶的履歷書(ダッチワイフの履歴書)
        ﹣關於人形娃娃的歷史和進化
2 材料革命(素材革命)
        ﹣從吹氣時代至矽膠年代
3 開發者的艱苦與喜(開発者の苦闘と喜び)
        ﹣訪問創業接近40年的市場領導牌子 :Orient 工業
        ﹣訪問以平價定位的 Harumi Design
4 人偶的主人(ダッチワイフの主人たち)
        ﹣消失的性愛人偶文化

Orient 工業第一代商品“微笑”
書中提及日本和西方人偶的設計取向分別,日本的較少女形和可愛,而西方的則傾向性感為主;現在看到的人偶雖然已和真人並無分別,惟實際上還有一大堆技術難關等待解決,例如把人偶的屁股和腳部關節部分伸開太寬的話會引致矽膠撕裂,下身兩洞同時張開和插入口部所帶來的強度問題等;還有使用後,極其麻煩的清潔過程,試想像要搬運著一具約30公斤的東西,結果隨意棄置於戶外,然後為附近帶來發現“屍體”的不安騷動等。

話說我竟然錯過了上年在銀座附近一個叫“人造少女博覽會3” 人造乙女博覧会3)的迷你展覽,現在唯有從官方網站重溫。






046-80913SU

6.9.13

步行者天國:大地藝術節

提及新潟縣,人們都會聯想到魚沼米之鄉和豪雪地區,是都市人心目中的銀白世界。一直都想找機會去新潟一趟,不過新潟的旅遊雜誌,內容都是圍繞著耕作體驗和看起來很好吃的米飯料理;  雜誌裡加了特效的壯麗景緻稻米田相片固然吸引,但當時我想到“新潟縣只有這些景點,其實我是拒絕的! 因為我覺得……雜誌不能介紹我去就馬上去。”    為了避免千里迢迢去到卻發現原來不過如此,於是便多參考幾本相關書籍,希望能找到更多去新潟的藉口。
不久,從朋友口中得知,在新潟南部山區(越妻後有地區)會舉行一個大型國際藝術節,由於展示場地規模十分廣闊,約為762平方公里(香港陸地面積為1104平方公里),而且請來百多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參與這個世界最大規模的國際藝術節﹣大地的藝術節(大地の芸術祭)。
不知道是否由於大地藝術節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緣故,還是展示場地過大,展品位置分佈太散落,出發前一直都找不到準確的作品位置地圖。就這樣,當汽車駛至津南町附近時(越妻後有地區的南邊),前面的汽車都減速慢駛,最初以為是鄉下人開車就是那麼從容不迫,但後來發現那些車其實是其他地方開過來專程看大地藝術節的。大家慢下來的原因是由於山路沿途不經意地放置了藝術品,有的經過了才注意到,有的會在路旁豎起了一塊站近才看得清的黃色指示牌,於是外地來的車輛被迫要慢下來尋找隱世藝術。

大地藝術節的意念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間は自然に内包される),主辦單位認為大都市的藝術流於陰暗和孤立,於是通過以里山(越妻後有山區)作為舞台,讓藝術家利用山中的民家,廢棄校舍,農田製作藝術品,然後讓遊客透過五官體驗里山的四季云云。


藝術節展品之中,有些是今屆首次展出,另外的則是前屆展出後永久放置原地,由2000年第一屆的148件作品增加至今屆的821件作品,藝術節的宣傳單張也建議人們要花約一星期才能看遍所有作品。是次由於只有兩天的時間,我們便選擇了遊覽看上去很值得參觀的作品。

No Man's Land (展期已完結)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為配合大地藝術節的舉行,在館中的廣場擺放了約16噸的舊衣服,旁邊設置了一台重型工業臂,藝術家 Christian Boltanski 表示舊衣服代表著人類的記憶和生死, 工業臂會定時無意識地從衣服堆中夾起衣服,然後再放底;我把這個藝術品稱為“衫山有幸”,有幸地從芸芸數萬件舊衫堆中被選中,然後被抬至最高點接受眾人注目禮,最後回歸平淡隱於大眾堆中。

再構築 (現在仍公開:逢周六日及假期)


在農田中有間貼上上千塊圓鏡的小屋,藝術家行武治美的意念是讓小屋和周圍的環境同化,鏡反射的影像令現實和反射面的關係變得含糊曖昧。小屋無論室內外都貼著鏡,每當風吹過屋外的草和樹時,鏡的映像亦隨之而動,然而在那個環境中,究竟那一方才是真實的影像,身為局內人的我一時間也判斷不了。


所謂“要影人,先要影自己”,所有到訪的遊客總會對著無數鏡子產生好奇,然後拿起相機自拍,就像去意大利比薩市,大家都會條件反射地做出托塔姿勢一樣。
 
農舞台 (現在仍公開)


農舞台是十日町市一個文化中心,在藝術節舉行期間,農舞台內外共展出四十多件作品,主題為“里山藝術動物園”。入口範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條身纏建築物,正要張開大口吞噬之際被藝術家定了格的粉紅蛇;室內則有一個互動環節,遊客站在螢幕前做動作,投射在螢幕的動物會跟著做一樣的動作。其他令人印象難忘的展品還有草間彌生的“盛開的花”,呈現傳統晴耕雨讀的“棚田”,凡女生看到會大叫卡娃依,都會彎身俯前拿著電話拍照的"Home Sweet Home"。

棚田

盛開的花

Home Sweet Home

與白兔心靈合一
遊覽農舞台時一半是為了看新奇的藝術品,另一半是為了躲進室內歎冷氣。由於時值八月中旬的大暑天,離開車廂,本想站在農田旁感受藝術和大自然的和諧,但灼熱的陽光把人的耐心都蒸發掉,我就像放進微波壚的雪糕,看著地上的汗一滴...兩滴...三滴...,我當時很危險,生命受威脅,便沒命地跑進室內。

最後的課室(最後の教室) (現在仍公開:逢周六日及假期)

這個景像只有透過昂貴相機才能看到(官方照片)

最後的課室利用了山中一所廢置學校而製作的一個展覽場地每個遊人從禮堂進場時,押下禮堂大門手柄後看到的是漆黑環境,禮堂中間放著很多長木椅,每張木椅上放著一台開著的電風扇,人們在暗黑很環境只聽到一陣陣詭異的摩打聲和風轉聲,唯一看到的是天花板上用作點綴的微弱燈光,每個遊客都暗地裡低聲說很恐怖。

我和朋友繼續入內參觀,
這裡的氣氛令我以為正在富士急遊樂場慈急醫院裡探險。藝術家們刻意把所有窗戶封上黑布,在必經的走廊盡頭放置了一盞大燈,而前面有一把抽氣扇在轉,就像間諜電影裡主角被奸角使計打暈,醒來發現自己被綁在一張生銹的鐵椅,背景就是一把巨型抽氣扇,刺眼的光茫厭煩地從扇葉間透出來般。在這條走廊的盡頭的房間,傳來了轟轟的心跳聲(立體聲),這個房間在四國的豐島海邊也有一間,只是不知怎的,越站著越傾聽著那不緩不急的心跳聲,我變得有點焦慮和不安,大多遊人也對這間房間避之則吉。

如果頑劣學生被罰站在這走廊一天,相信他一生會有心理陰影

至最後三樓的一間音樂室,藝術家用白布包著房間,佈置成一個雪白世界,地上就放著數十個長型透明膠箱(棺材),當時不太明白用意,本想慢慢思考箇中的意味,但發現其他遊人已陸續離開,我也不敢一個人獨留在那個空間。

事後查閱這個最後的課室所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原來這所學校以前每年都會因為豪雪關係而封閉五個多月,藝術家通過這個佈置重現出因大雪而閉門深鎖的校內情況,難怪每個地方都陰風陣陣,幸好時值藝術節,有足夠的人氣令我和朋友有勇氣地在校內走一圈。

現實是昏暗的,相機是光明的,不安的三字樓(官方照片)

大地藝術節由於範圍太廣,部分遊客會事前報名參加導賞團,遊覽重點的藝術品;有部分則會選乘穿梭巴士;大部分人會像我一樣自由快樂地開著豐田小轎車,遇到天熱或平凡作品時,便可以馬上躲進冷氣車廂;也有一些較強壯的遊客無懼悶熱天氣和上山下坡的路段,騎著單車在馬路上奮鬥。大地藝術節的展期雖然已經完結,不過如果在冬季降雪期間來參觀那些常設展器,相信會看到另一番景像。



045﹣50913TH